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创新获利研究中,独占性问题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现有文献对于独占性机制的内部机理以及独占性如何影响商业模式设计并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以江苏省200家典型双创企业为样本,运用SEM软件对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商业秘密机制、互补性资产占有机制以及提前期机制四种独占性工具与独占性间关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对独占性和商业模式设计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占性的形成主要受企业独占性工具使用情况的影响;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不同的独占性会导致不同的商业模式设计。在新技术市场化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独占性能力进行有效的商业模式设计,可提升企业创新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本土企业面临的外部知识源爆炸性增长及合作创新收益捉襟见肘的窘境,以中国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创新获利为研究视角,探索中国管理情境下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的表现特征,以及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度对本土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机制,旨在揭示企业创新获利过程中内部要素的优先级,并验证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度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顺应了创新获利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丰富了创新系统和开放式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旨在揭示企业创新获利过程内部要素的优先级,并进一步探索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和开放度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以中国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为研究视角,探索了中国管理情境下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的表现特征,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所得结论如下:企业内部技术保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和顾客锁定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都会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的开放度和实际独占性机制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对于技术新创企业而言,独占性显著影响企业战略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过去,独占性是给定、外生性的,主要由外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决定;现在,企业独占性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自身采取的各种独占性工具的影响,变得愈发动态和内生。但是,关于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规律一直未得到清晰揭示,且缺乏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结合江苏省200家典型双创企业的样本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在4种独占性机制中,商业秘密机制与企业独占性的正相关性最为显著,提前期机制次之;知识产权机制与独占性无显著相关性;互补性资产占有机制与独占性负相关。另外,企业独占性及盈利性与成长性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与运营性绩效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于技术新创企业而言,独占性显著影响企业战略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过去,独占性是给定、外生性的,主要由外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决定;现在,企业独占性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自身采取的各种独占性工具的影响,变得愈发动态和内生。但是,关于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规律一直未得到清晰揭示,且缺乏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结合江苏省200家典型双创企业的样本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在4种独占性机制中,商业秘密机制与企业独占性的正相关性最为显著,提前期机制次之;知识产权机制与独占性无显著相关性;互补性资产占有机制与独占性负相关。另外,企业独占性及盈利性与成长性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与运营性绩效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创新独占性可表征创新合作群体对于自身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分享程度,决定着创新合作群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创新成果中获利。创新独占性具有外部排他性和内部互补性的显著特征,有必要从技术创新网络视角出发,审视创新子群间相互关系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机理。以参与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权力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与创新独占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受知识势差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7.
自Teece以独占性机制和互补资产为核心建立了创新获利理论以来,大量研究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创新获利理论的发展。为了加深对这一重要前沿理论的理解,利用系统回顾法对Teece创新获利理论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情境、研究方法以及近30年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Teece以独占性机制和互补资产为核心建立了创新获利理论以来,大量研究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创新获利理论的发展。为了加深对这一重要前沿理论的理解,利用系统回顾法对Teece创新获利理论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情境、研究方法以及近30年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墨  陈恒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1):131-138
在回顾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两者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测评指标体系,采用提高稳定性的组合评价法确定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的系统指标权重,通过构建多系统耦合函数对两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算例中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处于中度耦合和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与欧美先进厂商相比,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包括技术二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和独特的专业互补性资产等方面。无锡兴达集团是由苏南乡镇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EPS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动机调查,基于PFI思想,指出其创新保护模式以机密保护为主,在弱独占性制度下,主要依靠互补性资产一体化获利。而专利作为正式独占性制度,基于政策获取动机和未来开放式创新的战略储备,仍受到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与欧美先进厂商相比,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包括技术二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和独特的专业互补性资产等方面。无锡兴达集团是由苏南乡镇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EPS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动机调查,基于PFI思想,指出其创新保护模式以机密保护为主,在弱独占性制度下,主要依靠互补性资产一体化获利。而专利作为正式独占性制度,基于政策获取动机和未来开放式创新的战略储备,仍受到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池仁勇  戴丽华 《技术经济》2012,31(4):1-4,132
通过对浙江省工业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企业独占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市场独占性、品牌独占性和技术独占性。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独占性下企业的议价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独占性对其议价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独占性是提升企业议价能力的有力手段,其中市场独占性对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品牌独占性和技术独占性。  相似文献   

13.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的一大特征是本地化,这使它对集群中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表现出一些重要的特殊性。在分析影响企业研发支出的一般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集群中的技术溢出对研发成果的独占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和其互利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说明技术外溢与集群中企业研发支出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指出了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独占机制与知识泄露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通过实证手段分析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和知识泄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独占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泄露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在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分别起负向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可帮助企业重视独占机制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带来的创新效应,也可帮助企业通过有效规避或降低知识泄露风险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杨刚  谢懿  宋建敏 《技术经济》2019,38(11):1-11
效果逻辑是创业决策的准则之一,也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和效应,而对其前因的探讨则相对不足,尤其缺乏认知层面的研究。本研究借鉴效果推理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效果逻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理论框架,探讨外部网络能力的中介效应以及竞争强度的调节效应。运用253家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效果逻辑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外部网络能力在效果逻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竞争强度在效果逻辑与外部网络能力之间以及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均起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为创业者决策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东 《技术经济》2009,28(10):17-22
本文结合软件需求和供给的网络外部性、法律保护和厂商自我保护对软件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等,着重分析了软件产业中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Windows模式和Linux模式,并研究了影响软件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及市场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软件厂商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商业模式展开市场竞争,不同商业模式下软件的网络外部性和自我保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内生了创新成本、获利能力、产品特性等差别化竞争优势,进而对软件产业市场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能力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然而,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和效果,对其前因探讨不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网络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理论框架,探讨知识整合中介效应以及创业者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运用259家创业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外部网络能力均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在内外部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过度自信在内外部网络能力与知识整合间均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创业者认知管理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后发企业大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赶超。聚焦服务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及其前置影响因素,从资源、能力角度构建了服务创新资源与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意愿的概念模型。以现代服务业为背景,访问调查武汉、荆州、深圳三地服务企业,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创新资源与能力4个维度(新服务开发战略能力、聚焦新服务开发流程能力、市场敏锐性、IT与“互联网+”经验)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且具有行业差异性;组织环境既能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又在创新资源与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并重获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学术界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仍然缺乏认识。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导向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具有不同影响,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影响协作性服务,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除受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企业对顾客需求响应的影响,即先动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