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明晰区域物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已有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方法,指出根据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扩展而来的区域物流网络规划方法框架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物流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包含关联机制分析、需求预测、网络优化和竞争力评价的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新四阶段模型,该四阶段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曹文琴  伊俊敏 《特区经济》2008,(10):203-204
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制约因素较多,关系复杂,一般理论原型难以建立。但是区域物流发展总离不开区域经济各项产业的发展,因此分析区域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就为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本文在界定有关变量后,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及其数据的特点,论证了灰色理论的适用性并作出了基于多组灰关联序的改进性应用。然后以江西省为例,采用滚动计算,求得三个产业增加值对货运量的六组灰关联系数及序,判别各因子重要性程度、其关联性及变动趋势,并从该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和完善我国物流规划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流到供应链的发展,体现了物流对总体社会经济效率提升、对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而国内已经出台的一些新的物流规划,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很少引入供应链的思想、综合物流规划的思想。同时物流业还存在着社会物流成本和物流需求规模难以准确判断,物流政策对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企业整合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招标》2009,(33):58-58
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物流与交通运输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透露,山东省将投资2026亿元,打造633个重点物流建设项目。据介绍,在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拟把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作为全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之一,济南、青岛被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5月,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规划中,  相似文献   

5.
区域物流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应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运用非均衡发展策略来解决区域物流的优化问题。在非均衡区域物流优化策略的具体运用上,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理论前提,应考虑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确定区域物流系统构建的目标;要从物流这一新兴的、特殊的产业形态的产业发展角度,来把握区域物流业的体系结构、空间布局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等;针对区域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市场状况和产业布局等现状和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等规划、构建区域的物流业体系结构。具体到一个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则是: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7.
宋海宁 《开发研究》2015,(1):113-115
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镇人口的聚集,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换代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物流企业应当围绕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针对城镇不同功能布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以打造覆盖城乡的,集集约、低碳、智能于一体的物流系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结构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对物流企业在区域物流系统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侯新 《辽宁经济》2014,(9):32-33
本文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为出发点,在总结分析辽宁省近几年区域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物流发展先进经验,从政府职能发挥、区域物流环境营造、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企业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辽宁省区域物流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物流运输行业对区域经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物流行业的相关知识,分析了物流行业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合理规划用地,合理设置路线,提升区域物流行业水平和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向好、向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出台和实施的部分区域物流项目着手,结合近年来区域物流规划研究成果,以图例集成的方式研究提出由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内容和方法体系构成的完整区域物流规划模式。其中理论体系是整个区域规划的基础,内容体系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内涵,而方法体系则是解决问题和具体实现规划内容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区域物流规划科学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现代物流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试图从战略的高度规划长三角经济区域物流业总体发展思路,从理论上封提高长三角经济区的物流业竞争力作出探索。论文在阐述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区域物流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区目前物流业存在问题,提出了该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港口经济》2012,(4):62-62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作为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北粮南运”主通道将在“十二五”时期打通。全面实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15年)》,加快“北粮南运”主要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产销衔接和粮食物流资源整合,重点推进铁路散粮火车在东北区域及全国其他区域的运营,以及铁路与公路、水路的多式联运,实现跨省粮食主要物流通道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优化和完善粮食物流供应链。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区域物流的创新化发展,分别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1997—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创新能力间整体相关性、指标间关系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典型变式与典型变量值图深入分析上海市创新能力发展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并从物流发展动力开发、创新活动资金投入、物流从业人员创新能动性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传涛 《港口经济》2009,(12):40-42
一、区域协同物流的含义 根据研究对象,物流可分为企业物流、区域物流、国家物流以及国际物流等层次。在具有共同经济属性的区域范围内,区域物流着眼于区域物流系统的有机组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具有刺激和拉动作用,同时又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把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平行的放在同一层次作为区域物流发展的要素,并界定了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含义与范畴。在此基础上,利用东部相关地区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了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问题。并对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机理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研究认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是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这两个要素间正反馈环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物流平台规划既包括基础物理平台的规划,也包括信息平台的规划.规划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战略规划.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物流平台总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中心物流节点、区域物流节点、农村物流.由于平台建设的参与主体众多,需要由国家层面牵头,西部区域的政府部门参与,根据国际现行标准,制定好规范,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在平台的建设步骤上既要有"前瞻性",也要考虑到市场接受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及时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推进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障碍。文章认为一体化规划、政策扶持是关键,并提出了加快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作经济》2010,(8):12-13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规划》明确指出:2015年,将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对于拥有大量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规划。企业投资建设冷库应注意哪些问题,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针对当前区域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引进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运作,构建区域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聚集辐射功能,对南宁市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