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阳  马洪范 《财政研究》2021,(6):119-128,封3
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面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时代之问,为实现我国人口红利的可持续增长,进而支撑经济在战略机遇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应把握好四大关系:人口红利与教育结构的关系,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老龄人口与长寿经济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和实施八项政策对策,即人口政策解决总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结构问题,老年政策解决存量问题,消费政策解决增量问题,投入政策解决质量问题,就业政策解决红利问题,科技政策解决动力问题,财政政策解决潜力问题.通过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3.
摘要: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4.
人口因素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老龄红利释放和经济动能的转变,分析老龄金融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相比于全球其他经济体,我国步入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在人口红利加速消退的背景下,长期经济增长中枢面临趋势性下移,经济动能向"老龄"相关动能变迁,部分领域的"老龄红利"正在形成。在金融领域中,老龄红利体现为"老龄金融"的诞生和延展。考虑到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兼具风险保障和养老资产管理的特有职能定位,本文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为例,分析"老龄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潜在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迅雷 《证券导刊》2012,(35):92-95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下降通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由此人们会产生一些疑问,到底现在的人口转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么?如果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向下拉动作用会立刻显现么?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那么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到底有多么重要,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多大贡献,在劳动年龄人口缓慢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人口老龄化往往意味着人口红利下降甚至消失,需要采取有效应对举措以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本文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考察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从挖掘人口红利潜力、加快形成二次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与体制红利、全球化红利一起,被称为是推动中国经济三十年高增长的三大红利。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却暗含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正式到来,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 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近30年的经济腾飞,国内外学术界大多从体制改革、外资引进、技术模仿、中央集权等中国研究的常规范式进行解释。近些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将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引入对经济发展的考察之中。本文笔者在对"人口红利"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致力于利用建国以来的人口数据考察中国的人口转型以及人口红利的形成、演变过程;综述性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指出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条件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为明晰未来十年我国消费服务类行业发展的前景和特征,从而为确定消费服务类公司估值的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以人口红利为切入点,探讨了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和消费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人口红利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其作用能否成为显性结果还要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因素的影响。同时,本文分析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投资与人口转变的关系,结合消费者的教育、城市化、消费倾向等特征变化,指出了未来消费服务类行业公司的发展趋势和公司估值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城市化建设对人口红利衰竭关于减缓经济增长的抵补效应,得出在人口红利衰减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应该把城市化建设重点放在哪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白琼 《中国外资》2013,(16):244-245
中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的双重转折,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工人的相对缺乏使得其"世界工厂"地位发生动摇,进而愈加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愈加恶化,人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中国亟需加大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结合本国实际,消化吸收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将企业引入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促成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释放新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将欧洲国家环境税改革的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从现行税制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环境税的双重红利尤其是就业红利在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较小,实施环境税改革应以追求环境红利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对金融市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本文就如何抓住这一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的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很长时间,中国企业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动辄就掉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A380"这一市场交换怪圈,拼尽力气耗尽资源去赚那微小的利润。但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渐衰,中国企业近30年来享有的人口红利蛋糕将成"最后的晚餐"。权威资料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增长相对放缓,到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17.
顾伟  陈文林 《投资与合作》2014,(11):328-328
界正处于改革的浪潮上,科学、技术和思想等方面的改革省头道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尽管最近几年改革的步伐有所放缓,但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改革,尤其是改革红利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并且正在淘汰过时的改革红利产生着是新的改革红利,以维持我国的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现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型阶段,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包括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等、面对以上挑战,没有其它选择和出路,  相似文献   

19.
张茉楠 《金融博览》2013,(20):18-19
创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新一轮“以改革促开放”大战略的重要决策。本世纪的十年可谓是全球化红利期。而今,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已经启动,这势必将让中国获得新的增长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  相似文献   

20.
吴洋阳 《云南金融》2011,(6X):33-33
阐述了环境税研究领域中比较盛行的"双重红利"理论,总结分析了OECD国家以"双重红利"理论为导向的环境税改革实践。依据中国国情,探讨我国在"双重红利"理论背景下建立环境税体系,以完善现有税制的限制和可行性,据此并结合OECD国家经验对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转移劳动资本税负提出建议,以促我国环境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