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辉 《金融经济(湖南)》2011,(12):21-22
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能否根除体制上的弊病,并从容应对外来挑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坚持贯彻中央政府确立的"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基本方针,集思广益,科学地制订实施各项具体政策,积极稳妥地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制约因素,金融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科学决策积极应对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3.
4.
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论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现象,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力。本文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简单的综述,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以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做好以科技金融为引领的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金融手段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整个经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立足科技金融的资金来源渠道,采用熵值法构建出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以衡量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以2014—2022年我国创业板545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构造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金融集聚相关理论,运用区位熵原理构造了天津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行业的集聚程度指标,采用2000~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天津金融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溢出效应显著;银行业集聚对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显著;证券和保险业集聚对天津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但促进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知,天津金融集聚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集中表现为银行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引导调整;非银行类金融业集聚整体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足;天津金融产业本身存在结构失调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