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特征,特别是以匿方货币体系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市场显著的变化是,西方货币体系进一步调整和重组;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地位下降,而欧洲货币地位正进一步加强;国际借贷多元化发展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与活跃。这充分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金融活动多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但也反映了由于西方国家凭借着经济上的优势始终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金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歆 《金融会计》2014,(6):39-47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的重大制度性缺陷。痛定思痛,近年来国际社会深刻反思危机教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寻求合作构建新的国家监管框架,重塑国际金融体系。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已陆续出台了以巴塞尔III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金融监管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涵盖微观机构、中观市场和宏观体系各个层面,广泛涉及资本、流动性、薪酬制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危机管理与处置、影子银行等多个重点领域,反映了国际金融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标准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放松金融管制,全球化得到迅速推动,同时也使金融投机盛行起来.今天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实体投资不再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投机性交易占居主导地位,它损害了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强势发展,与美国近年来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美国已经把全球经济与关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却让世界经济受到拖累,并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从五个方面加快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步伐。国际金融监管的这种趋势,必将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深刻影响,为规避国际金融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本强调应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金砖国家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但在参与过程中面临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和体系外其他国家同时博弈的困境,也即"挤车困境"。产生"挤车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新参与者身份的逐渐转变导致利益变化,其破解之道在于以不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融合"战略替代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转变"思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处理好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美国的关系,又要保持与体系外其他国家的联系,以实现"身份融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也亟需提高。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顺应全球化经营的潮流,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风险控制,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安全已成为维护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在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各国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内金融运行的现状,还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的现实环境,都存在许多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改革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文学  郝君富 《新金融》2012,(9):12-16
本世纪以来国际金融格局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变化趋势,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现有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西方国家和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话语权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积极参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金融合作,逐步构建并拓展中国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徐凯 《新金融》2011,(11):22-27
席卷全球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再次展示了金融业本身的脆弱性,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幻想。如何重构金融业的免疫系统,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危机之后全球性的课题。本文基于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深入分析了国家金融审计作为经济金融"免疫系统"的逻辑合理性与现实优势,探讨了国家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机制,揭示了目前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尝试性地设计提出了健全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极力倡导和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尝试金融全球化,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于是,金融全球化的有效性开始受到广泛质疑,许多人认为全球化尤其是国际金融一体化会给贫困国家带来潜在威胁。《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一书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观点。作者美联储理事米什金教授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这一思想:全球化对于穷国来说意味着机遇而绝非威胁,全球化的下一轮浪潮意味着新兴国家的金融体系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将这些国家人民的劳动力转变为财富,从而为整个世界创造更大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银行挤兑危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体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暴露出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缺乏区域性货币解救机制,无约束的美元霸权等问题,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与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近期来看发展的方向。我国在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渐进式地人民币国际化,其关键在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4.
陈澍雨 《云南金融》2011,(6X):78-79
国际金融体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暴露出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缺乏区域性货币解救机制,无约束的美元霸权等问题,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与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近期来看发展的方向。我国在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渐进式地人民币国际化,其关键在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下,整个区域都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与外汇储量巨大的矛盾,破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联通资金供需双方、转储蓄为投资的组织者,适时响应目前国际金融秩序中长期被忽视的发展诉求。亚投行作为我国政府主导并建立的国际开发银行,能够担此重任。在为"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基建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亚投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薄弱环节,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提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当然发展过程中肯定困难重重,各参与方和利益相关方需要时间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表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资金流动、货币体系、金融 监管全球化这些方面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可是,金融全球化对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已削弱了一国金融政策的有效性;为国际游资在全球范围内抽机提供了渠道;使一些民 国家出现金融现代化地锭远超过经济现代化程度的现象,从而导致泡沫经济而引起金融危机。为了捍卫国家金融安全,要审慎地进行对外金融 开放,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建立双连风险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作为一次范围大、影响面广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使得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境,整个世界陷入混乱状态,更是引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幅震荡.后疫情时代,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在风险加大的过程中孕育着危机,可能会加速改革中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基于此,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和其制度变革为线索,归纳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及其规律;进而分析新冠疫情下国际金融形势,并总结出当代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元霸权平衡难以为继、全球化没有带来金融分散反而使得金融集中并且金融风险加剧、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等国际金融现状;最后,对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基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探究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指出中国在这一历史契机中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国际金融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金融监管主体的策略选择问题。模型求解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监管中,金融监管主体注重短期利益会选择监管竞争策略,注重长期利益则会选择监管合作策略;由于很难改变多数监管主体追求短期利益的现状,致使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囚徒困境"问题依然存在;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强势国际货币的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除了努力使经济从危机中复苏以外,还在不断反思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发生变动?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说明强势美元的支持因素。文章对强势国际货币的支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由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发育情况、人们对该种货币比值稳定的信心、货币使用的网络外部性以及政治稳定性决定,并推测美元国际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动主要取决于上述因素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得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与短处充分显现出来,改变了过去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金融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建立公正合理的、稳定有序的金融新秩序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根本目标。在本论文中,笔者将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