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香港商报》11月24日】自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与美元单一挂钩,并初始升值2.1%后,人民币新汇率机制运作顺畅。虽然汇率有升有跌,排除了市场对新机制单边走势的预期,但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以升值为主。若以人民币兑美元最高点8.0664计,人民币在汇改后已累计升值约0.5%,加上初始调升的2.1%,人民币汇率已比汇改前上升约2.6%。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巳。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再延长5—8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取向的争论及其依据,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应当依据均衡汇率的变动进行调整。通过改进Edwards(1989)的模型,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发现实际汇率存在一条均衡路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波动能够引起均衡汇率的变动。然后结合中国的数据利用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估算了均衡汇率,结论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低估。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出于外汇制度改革的战略性考虑,应适当的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4.
破冰:人民币单边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破冰,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市场力量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兑美元的基本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格局。  相似文献   

5.
路程 《沪港经济》2005,(8):55-55
人民币升值迟早是要发生的,而在7月21日星期四终于发生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放弃了保持了11年人民币盯住美元8.28的固定汇率,并开始和一篮子货币相关联。此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提高到8.11,升值2.1%,尽管这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人民币升值需求相比依旧微不足道,但人民币终于是升值了。到目前为止,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运转依旧很不清晰。中国政府把它称作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管理”比“浮动”更为重要。汇率改革最终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影响,则要看从现在开始人民币汇率还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7,(13):18-19
人民币升值初期将带来全民享受的资本升值盛宴,但是,后期也将带来泡沫和巨大风险。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端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一些美国议员又将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扬言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使中国等国家改变“不公平汇率政策”,否则应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议员的政治作秀及27.5%已经是陈词滥调了,不过,在他们的喧嚷中,人民币升值及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正在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一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2年年末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后是美国,再是欧盟,接着是韩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因此空前加大,对此,本文从汇率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1994年至今我国的汇率机制为出发点,客观的分析了日美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动机。  相似文献   

8.
周亚拿  罗漫 《老区建设》2012,(12):18-23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持续升值。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由来以及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分析汇率升值对浙江省经济造成的总体性影响,并对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庆劼 《北方经济》2007,(1):100-101
目前学术界对于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错位的问题,已经逐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低估,具有升值的必要性。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变得进一步细化,不再是定性的讨论升值与否,而是要定量的提出人民币升值的最优路径。本文根据汇率变化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出了人民币汇率复位的最优策略。指出通过权衡结构调整对于经济的破坏和投机资本流动对于货币政策的束缚,最优路径应当是指数衰减形式的先大幅后小幅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