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学为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01-102
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时期,也是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矛盾冲突多发的特殊时期,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劳资纠纷频发、政治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长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积月累之后愈发严重,群众的利益诉求也不断增多,如果这些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满足,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要维持一个动态的社会政治稳定必须建立起坚实的物质基础,倾听社会各方、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平衡各阶层、各地区的利益分配,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宣泄机制和政治稳定预警机制,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经济建设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商》2015,(16)
近年来,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屡遭侵害,诉求渠道不畅,维权之路艰难,社会地位低下,对政府、社会不满等原因导致农民工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农民工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事件的解决,从长远的角度看,还影响着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如何对农民工群体性事件进行报道以有效的引导舆论,是当前媒体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有着多方面原因,化解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困局应当从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大社会反腐力度等层面做出努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耀鹏  陈雯艳 《商》2015,(1):65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社会各界逐渐关注的焦点,这表明了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影响之大,之所以会出现由网络媒介而引发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根源还是在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当前我国在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方面存在诸如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表达主体机会不均等以及支撑利益群体表达利益的组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诸如网络群体性事件这类问题,就需要通过畅通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等措施,从而在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确立多年,仍面临政策实施的困境,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分析其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弱势群体话语权得到回归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5,(3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利益矛盾和利益重组等人民内部矛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其中一些参与人数较多、态势复杂的群体性事件对事发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己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以及我国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商》2015,(51):156-157
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往往通过互联网得以放大。学生是重要的网民群体,他们习惯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一旦向非理性方向发展,极易引发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对此学校应从提高互联网风险意识、提升网络舆情掌控能力以及建立互联网安全应急机制入手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曹轲 《中国报业》2014,(11):24-26
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商业影响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话语空间中,有话语空间意味着有用户有客户、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话语权就是影响力。党报都市类报纸转型求生存求发展,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产业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以话语空间求生存空间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自身话语权这个关乎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中亮 《商》2014,(12):150-150,13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当今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与网络的先进技术结合下的新型产物,它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这客观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理性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社会中各种因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引发矛盾而带来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群众诉求无法得到正常表达,在政府决策中群众诉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建立以满足群众诉求为中心的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理顺利益关系,能从根源解决群众的不满,从源头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发生了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群体性事件,其中,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已经悄然呈现。基于治理理论视角,对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酝酿过程和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探讨政府多中心基层治理体制的构建和事前协商治理对预防、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维护社会和谐、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在转型期的中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民众心理及其发展阶段和群体性事件的民众心理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群体性事件下民众心理干预的思路与对策,应做到:事件发生前做好心理干预的准备工作;事件发生时做好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心理干预的沟通策略;事件发生后心理干预的善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腾飞 《商》2014,(25):58-5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经历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这一发展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交织,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地域不断扩大。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能否进行很好的危机公关,不仅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和事件最终的妥善解决,而且关乎政府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以及政府对其的公关应对,找出政府危机公关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并提出政府公关在处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阶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新成就的同时,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党和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5.
娄明悦 《商》2014,(12):186-187
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属性是在弱势群体维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救济制度失灵所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嵌入型司法导致的维权心理异化以及当前司法信访化所发酵而成的深层次矛盾产物,对于法律权威、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较好的从根本上预防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将“亡羊补牢”式的处置机制引向“防患未然”的控制模式,研究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立足群体性事件中所体现的法律观念.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群体对法律观念的缺失和由此引发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的缺失;另一方面,在分析了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下,不遵守法律规则,也同样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和阶级固化、利益纠纷、官员腐败、公众表达渠道不畅、维权意识与法律素养不匹配等。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的"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扰动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工作,以减轻和避免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法治观念;健全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畅通社会公众舆情表达渠道;增加政府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快速开展处置活动。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商》2013,(7):149-14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与稳定,还有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造成了影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中国共产党通过处理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它是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文章主要是对目前广西地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特点、发生成因和政府应对机制进行研究,以便在根源上降低和消除广西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益意识觉醒与被剥夺心理和不满情绪的并存、基层干部的不作为心态和群众"讲理"不"讲法"心态的二元化以及集体行动的"易感性"和"去责任性"是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改革干部升迁考核制度,使基层政权合法化;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使民众的行为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