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共同隐私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共同隐私的概念和特征 隐私,由"隐"和"私"构成,指的是自然人不愿意为他人知悉、侵扰和干涉的,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所谓共同隐私,则指的是某一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包括共同的安宁生活与他们共同的私生活信息."共同隐私的存在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人总是要同他人进行交往的,并在相互交往的人之间形成共同的隐私,如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和朋友之间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个人的隐私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以与他人的隐私相互关联的形式而存在着的,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及其权利,就必须要保护共同隐私.  相似文献   

2.
浅析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患者隐私权的法理分析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者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不愿他人侵入或者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其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所知悉或者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禁止他人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其内容包括(1)隐瞒权,权利主体对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2)维护权,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的维护其不可侵犯,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3)支配权,包括公开隐私、准许对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进行察知、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隐私、自己利用隐私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个人数据是数字化的个人信息,具有全局性、长期有效性、归属唯一性、处理无痕性。"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数据监管的失控,致使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个人信息的泄漏小则引发个人经济方面的损失,生活状态透明而失控,大则将危及国家安全。政府对数据隐私保护的规制建设是"互联网+"战略实施中出现的新型权利性法律问题,是社会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化数据的所有权、信息隐私权边界的界定是数据流通与分析、个人隐私保护首要明确的内容,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两大空白。针对我国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现状,剖析了隐私保护的本质,提出融入追溯机制、政府监管的规制建设方案,以保障个体的人格属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首选的商务媒介,世界正在走向通过电子商务完成日常工作和享受生活的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潜在资源汇集成的乐土,随着网上购物业务不断增长,潜在网络监视活动也随之将严重威胁到所有消费者的信息隐私安全,它让更多个人信息在网络数据流转过程中被泄露。在任何电子商务活动,所有个人信息应在可控制状态下,包括披露自己的隐私时也能控制信息的保护。本文讨论了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如何使用个人信息,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作为民法中人格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各国法律广泛承认与保护.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的民法典中并没有把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利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在发生隐私利益受到侵害时,一般采用名誉权或者一般人格权的形式予以救济.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状况,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领域,技术与手段的不断发展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人肉搜索引擎就催生了无数的网络事件,这就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是现在的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功能也日趋完善.网络打破了个人隐私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人们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加困难,个人信息泄露和侵权事件层出不穷,这对民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救济受害者权益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关个人信息应作为隐私权保护还是作为独立的权利进行保护尚未达成共识,各国提供不同的立法模式如何取舍也仍未明晰,亟需在立法和司法上对该问题做出回应。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管理和使用,应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主体对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和信息管理者的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侵权诉讼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公共监管,以公权力介入企业个人信息管理,规范行业制度,为隐私保护筑起高墙。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隐私还缺少有效的手段进行保护.文章从立法模式、权利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应该采取的法律措施,以期对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护能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8.
宋卉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230-230,232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公民自身权利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进一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逐步被提上日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隐私权的保护仅仅停留在原理阶层,缺乏可操作性,使这项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也成了现代法治建设一个巨大的困难。因此,进一步完善此项权利,使其成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性的权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欧美金融隐私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隐私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日益受到世界关注.欧盟对金融隐私的综合保护模式,代表了世界最高的保护水平;美国对金融隐私的分业保护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两种保护模式分别与其特殊的保护理念、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借鉴意义非常大.文章在比较分析这两种金融隐私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隐私保护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徐猛 《电子商务》2011,(2):36-37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交易和信息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展现其重要作用,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对传统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隐私、隐私权、网络时代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针对电子商务中隐私保护的可行方案构建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移动电子商务又走进了人们的视线。Internet与移动技术结合为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创连了新的机会,通过个人移动设备来进行可靠的电子交易的能力被视为移动Internet业务的最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基于移动设备其便携性与用户之间亲密的所属关系的特点,移动电子商务隐私泄露保护问题被也视为现代信息安全的最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下的隐私保护问题,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下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隐私保护策略研究的四个可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带来了个人数据经常性的跨境传输,给传统隐私保护法律的管辖权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传统隐私法律管辖权主要遵循"属人"、"属地"以及"设备所在地"原则,而云计算给"属人"、"属地"、"设备所在地"原则的使用都带来了困惑,也不能很好地解决"二次传输"的问题。应根据云计算的特点设计新的隐私保护法律管辖权理论,以"属人"原则为主,改限制存储地点为限制向第三方披露,采取加密方式保护云计算中的个人数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个人信息被手机APP过度收集和不当使用的现象逐渐引起了消费者的重视,而今年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软件,因为其"霸道"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更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通过对引发争议的个人信息收集条款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个人敏感信息保护的现状,认为我国有必要完善信息分类制度,给予个人敏感信息以特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自由性和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崭新的生活体验和巨大商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保护屏障一旦失去,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再利用将变得更加容易,网络隐私被窃取和曝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其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既关联道德伦理,也涉及法律问题,故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成为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的个人信息都是通过电子进行存储。隐私也是个体不愿意被大众的所熟知的私人信息,隐私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信息,在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也是当前需要充分注重的内容。本文将从电子信息隐私保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贾红英 《商场现代化》2006,(24):261-262
随着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给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法律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不被侵犯,世界各国纷纷立法,采取对策.尽管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加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文燕平 《电子商务》2013,(3):37-39,42
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个人信息开发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客户信息的类型、客户信息利用的形式以及保护客户隐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以Alexa排名前100的购物类网站作为样本,就网站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情况、网站对人口统计学信息的收集情况、网站隐私政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网站收集个人信息涉及面广,对隐私保护政策较为含糊,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加强用户隐私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是被告知:“互联网时代隐私已死”,而隐私的毁灭者不只是国家安全局和监听机构,爱曝光的我们也成了间接杀手。比如我们在听音乐会或做饭时,会拍下照片发在网上。随着这些私人的时刻公开化,隐私不再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