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皓 《现代商业》2014,(2):41-42
中国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有限合伙制私募投资基金有了法律支撑,借鉴国外经验,国内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发展迅速。本文通过介绍公司型有限合伙制以及嵌入型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发展现状以及利弊关系,看清现阶段私募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未来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量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PE)成为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许多国有资本也以有限合伙人的形式(LP)参与到一系列股权基金与产业基金中,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与放大作用。由于普通合伙人(GP)对基金进行运营管理,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基金的运营管理。如何保证国有资本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许多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有限合伙制的基本概念及治理机制进行概述后,给出初步解决方案,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私募基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结果国际上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和我国的国情,探讨了我国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是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针对我国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存在的法律障碍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限合伙制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佳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财经界(学术)》2011,(23):102-107
中国本土股权投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组织形式的选择对基金的治理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等会直接影响到基金的成败,本土基金对组织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有限合伙制作为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主流组织形式,在国内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监管层抱有的偏见未能消除,一些本土机构的变异实践亦背离了有限合伙制的实质。事实上,从国外实践来看,有限合伙制对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其所倡导的合伙文化和精神,这也是决定基金基业长青的内在基因。抛开各种短期利益因素的纷扰,以一个长远的视角来审视有限合伙制的不同之处,深入理解有限合伙制的本质内涵对本土私人股权投资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平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朝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31-232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税制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个税税率设计不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限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应有的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分析了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组织的几种存在形式,指出有限合伙制是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较优选择,文章最后运用了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这一较优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私募基金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其本身庞大的规模暗流涌动,这股力量如何正确疏导成为监管者不可忽视的问题,07年有限合伙制的确立开通了这一渠道,本文将阐述私募基金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并论述构建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对于我国现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税制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个税税率设计不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限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应有的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的《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如何界定本土基金和外资基金等。本文介绍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合伙人的主体资格以及权利义务,对投资协议中的收益分配条款和有限合伙人的退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限合伙制对发展风险投资有着重要的金融经济价值,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一个前进方向。对有限合伙制中基金与管理人、项目遴选、项目经理人、投资对象和有关专家聘用等五个方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合伙制的利益激励与风险约束相对称,构成了风险投资系统的两个方面,二者共同作用保证了风险投资收益的可靠性。现阶段,我国发展有限合伙制,就激励与约束机制而言,应尽快完善有限合伙制的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巩震 《品牌》2014,(11):77-77
本文通过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治理结构及效率分析,有限合伙制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创新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商业银行参与设立基金(一下简称"银行系基金")的逆向选择和内部人控制风险。在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尚未打破的条件下,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为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参与产业基金提供风险屏障,又能保障基金管理人的尽职;而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逐渐回归"代客理财"本质,理财投资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则趋于完备,有限合伙制这一组织形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提高产业基金运作效率和基金管理人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胡毓璐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93-193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快速发展,风险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新《合伙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制的地位,风险投资企业纷纷转向建立有限合伙制企业。产生这种局面,必是有限合伙制具有某些与风险投资相适应的优势。对有限合伙制在风险投资中的优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28-128
在我国现行诸税种中,个人所得税是被公认为税收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税种,被称为征管"第一难"。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严重这一实际情况,分别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以及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通过比较澳大利亚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机制,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以及英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通过比较和借鉴英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出了改革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逐渐兴起,已经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关注,并形成了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基本制度形式.本文通过研究国外基金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相关法律制度实践,对比了两种制度的优缺点,并从结构设计、纳税筹划、地点选择等方面提出如何进一步优化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形式,为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房地产基金行业的投资者与理论研究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投资方式和产权制度提出了挑战,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直接带来了风险投资的出现及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有限合伙制的出现。有限合伙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并带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有限合伙是在借鉴英美模式的基础上刚刚开始尝试,目前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而且原有的法律体系在某些方面还限制了有限合伙制的发展,如何让有效率的有限合伙制被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运用,还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7.
私募基金的基金的结构与典型条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的基金是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制企业,主要采取定向私募的方武从机构投资者或富裕个人投资者手中筹集资本(发达国家的私募市场也有公开出售基金份额的),或以基金份额作抵押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成立基金,再投资于市场上各类私募基金,其主要形式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的基金、收购基金的基金与二级投资基金的基金等,其条款设计一般包括最低承诺量、管理费用、附带权益、最低投资收益率、普通合伙人返还、普通合伙人出资比例、有限合伙人费用、关键人物、无过错离婚等.  相似文献   

18.
建筑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有其特殊之处,目前存在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随着建筑企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个税查账征收也越来越普遍,但因一些地方政策影响,核定征收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少的困惑。本文重点剖析建筑企业个人所得税目前的征管现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采取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流。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在会计及税务处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到底是作为基金产品还是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办法,税法上也未有针对性的规定,只能作为合伙制企业进行纳税,相关的收税规定执行困难。对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会计及税务处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限合伙制作为一种"人合"和"资合"的企业制度,由于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行业中的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近年来在风险投资领域得到了空前的运用。但是,在我国的风投行业中,大多数仍以公司制而非有限合伙制来进行企业的制度安排。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有限合伙制在我国风险投资的应用障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