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的新课题,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景观生态学原理融入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适用性,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框架,并探讨了具体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利峰 《价值工程》2014,33(33):310-311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调研等方法,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商洛市漫川关镇绿地系统的建设现状进行了探究,分析了漫川关镇在绿地系统道路、网络、建设用地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漫川关镇的地理环境,人文经济发展状况等提出了漫川关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构思,并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态环境绿地和行道树的种植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9个全淹或基本全淹县城的绿地景观结构规划与建设现状为对象,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研究三峡库区迁建山地新城绿地景观结构建设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形态演变特征。根据三峡库区迁建山地新城绿地景观结构建设的特点,结合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生态规划的理论,从迁建山地新城组团式山地结构的发展特点,保护和恢复生态敏感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三峡库区迁建城市(镇)自然、历史、人文文化特色,构建复合功能的新城绿地景观生态结构体系,及构建绿地景观外围生态圈结构等五个方面,对今后三峡库区迁建山地新城绿地景观结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优化建成环境来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城市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周边地区为例,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解析鸟类物种多样性变量与生态用地、植被格局、开发强度等建成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14项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要素,包括绿地斑块边缘面积比、最大绿地斑块边缘面积比,容积率、建筑密度4项负影响要素,以及绿地斑块总面积、最大绿地斑块面积、平均邻近指数、景观聚合度指数、景观结合度指数、乔木覆盖面积、地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乔木平均高度、绿地率10项正影响要素。研究对影响要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析,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成环境优化建议,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推动高密度人居环境与自然生物栖息空间和谐共生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设计观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军辉 《民营科技》2010,(6):122-122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中,应充分利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指导绿地设计,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题材来创作植物景观,满足植物对环境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建设及校区的重建及扩大,校园绿地合理规划更显得重要.本文将阐述郑州大学新校区的绿地规划,从该校区整体的各功能分区布局及各景点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想要体现的文化环境氛围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该校区在规划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校园绿地规划原理在营造良好景观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各不同功能分区需求及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  相似文献   

7.
何博 《价值工程》2014,(20):111-11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选取了斑块数量、面积均值、周长均值、绿化覆盖率等若干景观指数来研究西安市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探讨现状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有效监测,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希腊oikos(住所)加上logos(学科)组成okologie衍生而来,意即研究环境中的生物。现代生态学概括为:研究决定生物分布及其量度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简言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环境总和。其与生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及《乌鲁木齐市南郊绿色长廊生态建设项目》中,将林业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到人居环境中去,得到较好的评价。因此,特撰写此文,望能给从事林业咨询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希腊oikos(住所)加上logos(学科)组成okologie衍生而来,意即研究环境中的生物.现代生态学概括为:研究决定生物分布及其量度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简言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环境总和.其与生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及<乌鲁木齐市南郊绿色长廊生态建设项目>中,将林业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到人居环境中去,得到较好的评价.因此,特撰写此文,望能给从事林业咨询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不足.探讨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结合的途径以及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面向生态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在于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和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研究了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方法.最后,以常州市市区为例,对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这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华甫  张凤荣 《城市问题》2007,(7):25-28,34
作物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兼具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将北京的农用地由中心城区向外划分为城市美化种植业发展圈、近郊绿化景观种植业发展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种植业发展圈、山区生态旅游特色种植业发展圈等四个圈层,本着充分开发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欣赏价值、与城市规划的绿色空间安排相结合、满足建设"宜居城市"要求的原则,分别分析了不同圈层的种植业.  相似文献   

13.
滨水城市是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作者就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这一话题,首先分析了水体、绿地与城市的关系,介绍了目前滨水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滨水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制定了滨水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一般方法,为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及提出背景;对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模式进行了辨析;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念,即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综合要素统筹理念、有限目标理念、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科学指标体系理念;指出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生态化的主导途径为城市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生态化;提倡在继承、发展和保护的基础上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5.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芳 《价值工程》2010,29(15):63-63
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又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应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将GIS技术、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新区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从而为新区的景现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尹艳玲 《价值工程》2010,29(12):122-1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以市域内的原生态绿地为基质,注重特色的挖掘,将生态、绿地、景观三者结合,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夏仲群  尹伟国 《价值工程》2010,29(27):60-60
城乡与区域规划是当前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必然过程,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探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景观生态思想以及发展状况,基于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分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