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和西方的感恩思想类似的表述和解释。通过一些事实,对感恩问题进行浅显的理解和探讨,以此证明中国的感恩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并且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事件背后的哲学话语——论苏格拉底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开放时代》2000,(11):36-40
本文围绕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衍生的哲学话语,透视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希腊古义之中断。文章认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是一个理解苏格拉底和哲学的传统视景,这个视域遮蔽了一些异常重要的东西。斯东强调关注一下“柏拉图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将我们引向哲学系谱的重新审视。苏格拉底之死,祭起了理智主义的哲学大旗。他的死亡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盛典,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全盘皆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1.金融业是国名经济中的一类产业;2.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实现到产业、风险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3.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既能发生正面效应,又能发生负而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所有制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妮  陈玉宇 《经济学》2006,5(4):1091-1108
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同一产业内的企业由于正的外部性具有聚集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倾向。在本文中,我们运用条件Logit概率模型,结合国家统计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数据,估计产业集聚程度、所有制结构以及其他传统的地区特征因素对外商投资企业地理区位选择的影响。我们发现存在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意味着偶然的政策和历史因素将长久地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地理分布,这对理解中国的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政府间组织,它的思想和行动既是各国政府斗争的产物,又是其妥协、认同、共识的产物,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远比一般学的思想更直接、更广泛。联合国从事发展工作的时间已跨越四个发展十年,囊括所有全球性经济、社会、化和人道主义问题。联合国的业务普及发展的所有领域和每个层次。因此研究联合国的发展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联合国的发展工作和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动向和思潮。  相似文献   

6.
形成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因素是庞杂的,我们很难一一例清。把形成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时空演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2011,(1):91-91
兰兹伯格用完美的数学、经济学、物理学和哲学知识,引领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且充满刺激性和愉悦感的生活真相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8.
申青蓉 《经济论坛》2002,(21):25-25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将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利用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知识产业。在此背景下,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管理的创新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与知识创新系统,提高我国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效率。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模式,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所以,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彦芬 《经济师》2001,(7):174-175
21世纪的支柱产业将是知识、信息产业,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已经与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我国信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重视发展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凸显出产业的属性。显然,这是一个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推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的内涵和知识产品的形成 1.知识的内涵。 知识就是财富,人们常常用求知若渴来形容对知识的渴望。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知识对于我们就更加重要。知识不仅仅是前人对规律的总结提炼,同时也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己对万物理解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著名的学者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知识的不同存在状态,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能用语言来表示的,它只能被证明他是存在的,学习此种技能的唯一方法就是领悟和练习。  相似文献   

12.
刘英奎 《时代经贸》2008,6(10):55-55
首先,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我们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有些方面是非常模糊的。通过对有些资料的思考我认为,产业集群确实有高端、低端之分,高端的产业集群和低端的产业集群区别在于竞争的模式、发展模式、创新模式和企业合作的程度等,这些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产网络为知识溢出提供了新渠道。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不同产业集团所处地位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或者产业领导力是否对知识溢出产生影响缺乏理论分析和验证。鉴于此,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核心产业领导力衡量指标,探讨核心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产业通过价值链参与形式,将创新研发成果输送至非核心产业区;(2)地理距离加权的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地理距离通过制度距离弱化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知识溢出效应;(3)基于产业非对称条件下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属性产业以及不同区域间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研究不仅从产业领导力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条件下的知识溢出研究提出了新认识,而且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了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方面,马克思曾称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但“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本人没有明确的说明,而迄今为止,人们对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的理解也还是很不相同。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在于“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从而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的产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韩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将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因此研究信息产业的产业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大管理研究》2007,2(1):97-136
毫无疑问,商品消费在人类福利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商品并不总对我们的福利有贡献,其甚至会使我们的福利受损。因此,随之产生的问题便是:“商品是如何及在什么条件下对我们的福利有贡献?”本文即试图从哲学视角回答这两个问题且形成一些政策建议。福利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的利益所在。然而,对什么是一个人的利益所在却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福利的偏好满足观,我们想要的便是对我们有益的;实体价值观意味着一些客观、可确定的价值是对每一个人都有益的;享乐主义则认为愉快是唯一的实体价值。我认为,要为福利做出任何可信的阐释,个人偏好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只有在我们的终极偏好得以实现时,它才会对福利作出贡献。工具性偏好也许是错误的,它或许会导致人们终极目标的落空。基于对福利的讨论,本文考察了商品和福利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太可能对商品有终极性偏好,因此,我们或不会因自己的选择而降低了自身的福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观察到因商品消费而致使福利损失的现象,例如,食用变质食品而得病。可见,我们尤为关心的是一件商品所提供的特质而非直接的商品的本身。当然,即使一件商品包含了被冀望得到的特质,对该商品的消费也不总会提高福利,原因在于我们有可能缺乏使用这些对我们有益的属性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我们通过消费而旨在实现的实际上是那些有价值的机能(functionings)。我们的生活恰恰由这些“存在(beings)”和“活动(doings)”组成,其质量也就可以通过机能的质量来判断。机能是我们终极偏好的目标,而商品只是实现终极偏好的工具。这里关于商品对人类福利贡献的解释可成功地用以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目标。我们不需进一步论述机能和福利之间的关系:愉快不是我们一生追求的全部,它更应被看作是一种特定的机能。类似地,对于自由、能力等概念,我们都可以有同样的理解。商品从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福利。换言之,存在内在价值的商品也会在工具层面有益于我们,因为前者贡献了某些有价值的机能。总之,商品对人类福利的作用并不受制于福利诠释的选择;在福利的实体价值观和偏好满足观框架中,这一逻辑是成立的。为使商品对福利有积极、正面的贡献,消费过程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商品需具备贡献有价值的机能的特性;其次,消费者将这些特性转换成有价值机能的能力。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形成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政策。在商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政策的首要目标必须是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教育,从而使之能够作出有效的选择。如果人们被剥夺了基本机能(如营养或健康),公共权力部门会经常性地直接向其提供必需的商品。他们必须确保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方法是最有效的,而且在商品提供过程中还应兼顾社会和文化结构等背景因素的影响。对商品和福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的考察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消费者理论中消费者对商品信息完全掌握的假设事实上已将选择与福利视为等价,它忽视了消费过程中减少福利的所有问题。当我们允许这些问题发生时,我们才会明白这些错误到底是来自何处。福利的偏好满足的哲学理念及其实际应用都存在着一个关键问题:人们经常想得到的和最终选择的事物往往对他们毫无益处。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一问题通常因缺乏信息和能力而起。增进对商品的了解会提高改福利;不过,商品只是消费过程中的一个因素,政府更应关注商品的特定属性及人们应用这些属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艳辉 《经济论坛》2000,(6):14-15,17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非人性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我们周围的高科技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寻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已成为对世纪人类社会的热点。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人们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割开采,脑力劳动所从事的知识信息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这一产业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但由于这一产业明显的虚拟性质,在某些地带,情感的翅膀仍难任意翱翔。十是人们又将满足人类心理感觉的服务业分出来,这就是显露世纪曙光的第五产业。第五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它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技术并购视为知识溢出的一种微观过程,考察究竟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在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并购数据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通过知识竞争效应和信息网络效应显著促进了技术并购的发生,但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并购决策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专业化集聚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并没有类似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环境是决定专业化集聚知识溢出效应能否发挥的重要影响机制,表现为专业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产业集聚知识溢出效应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技术并购决策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对产业融合的作用——知识共享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友 《经济师》2008,(9):11-12
产业融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产业融合的进程中知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共享是产业融合的基础;知识是产业融合的支配性要素;知识要素是产业融合的粘结剂;产业融合需要知识创新推动。因此,必须构建知识共享体系,为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国家竞争能力搭好知识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0.
印度知识外包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来,知识外包(KPO)成为印度科技和产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在企业流程外包(BPO)产业快速发展的鼓舞下,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提出了构建世界办公室和研发中心的发展目标,以促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相关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预期,KPO将进一步带动印度软件和生物技术产业,以及相关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