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WTO体系内林产品国际贸易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林产品交易手段已无法有效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当前,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贸易方式逐渐增多,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便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商品贸易手段。林产品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比如原木、竹材、建筑用材、多样的木质成品和半成品、纸制品及林果类产品等都是日常生活、生产必备品,其贸易形式日渐多样化、复杂化和规范化。因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贸易日渐频繁,林产品国际贸易化程度显著增强,研究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策略成为推动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加入WTO对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加入WTO对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进一步推进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林产品国际贸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贸易壁垒案件给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带来很多挑战。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壁垒研究进程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林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研究不足:林产品贸易壁垒数据更新速度慢;林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的研究对象倒向木质林产品;相关定量研究少。因此,提出加强非木质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的法律制度所形成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形式、贸易壁垒影响量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贸易环境和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市场更加开放立体,也让贸易市场的主体变得虚拟化,加快了交易节奏,降低了经营管理和交易成本。但由于林产品的特殊性,使得电子商务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林产品国际贸易,对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刘燕、梁双陆和麦强胜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一书,通过阐述林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绍志  李剑泉 《林业经济》2012,(9):28-33,60
高度概括了国际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发展态势,总结发展特点,简述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详细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林产品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中国林业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林产品外贸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提出了应对林产品国际贸易变化的对策建议:政策调整、技术创新和品牌建立。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产品长期置于高关税和非贸易壁垒保护之下,一旦失去关税保护,国外产品蜂拥入关,低效益企业将陷于困境。松香等传统林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入关赢得公平贸易条件有利于拓宽市场.应着手研究国内外林产品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国际贸易状况以及入关后的影响,制定相应对策,促进我国林产品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7.
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隐含碳的问题逐渐被重视,目前的核算体系将这部分的碳储存全部计入到进口国,碳排放计入出口国家。通过对国际贸易中木质林产品隐含碳的承担主体的分析,提出进出口国应共同负担木质林产品种隐含碳,并以此来改进国家碳库和碳排放核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项产业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特色经济林、特色产业建设对完善林产品市场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逐渐深入,林业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7万亿元,表明我国已成为林业产业大国。但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相关绿色贸易条件的约束,导致林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从单一的生产者负责和消费者负责存在弊端的分析入手,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拥有外部性产权及WTO国际贸易原则的角度,论证国际贸易中木质林产品隐含碳排放应该由进出口国共同承担,建议改进国际贸易碳计量方法学,构建监测报告体系,探索共担机制下的国际碳交易,在共担机制下优化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政策,推进进出口国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林产品贸易迅速发展,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占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较大比重。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存在资源的约束、国内生产环境损失严重以及遭受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应该从产品取材、产业发展的效率化和积极参与林产品贸易的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实现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