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胁论”萦绕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令国人振奋,但有的国家和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时不时地炮制“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近来中国对外“投资威胁论”被炒的沸沸扬扬,这是典型的“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对此,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赵闯说:“中国现在还不是对外投资大国。通过投资抢占外国的市场。对某些国家或者是某些企业造成威胁,乃至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40):8-10
【美国《新闻周刊》9月23日】2004年春末,几十位中外学者齐聚海南博鳌。他们此次会面的目的是讨论中国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对一些西方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中国希望以此对抗它在海外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思雅 《魅力中国》2014,(18):25-26
自2009年以来.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核心之一,南海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以美国、日本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和以越南、菲律宾为主的一些当事国围绕南海问题不断渲染中国立场强硬、具有侵略性的国际形象,从而建构中国南海“威胁论”。中国南海“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对中国崛起的疑惧和阻扰中国在地区崛起的企图,中西媒介力量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话语建构的缺位。要解构中国南海“威胁论”,提升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中国以立为破,建构自己的南海话语体系,大力发展对外媒体以及改进中国南海话语的传播技巧和方式,同时举办一些相关的海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与盛唐、晚清、1949年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发现不同,这一次的"中国崛起"正受惠和泽被于全球约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北移并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使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凛然崛起、卓尔不群。2005年,全球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的大辩论中,也“发现”一个崛起的中国,与喜马拉雅山一样傲然屹立、相互媲美。其实,在我们这个“地球村”中,目前与中国比肩而起的还有印度崛起、俄罗斯崛起、巴西崛起和东欧崛起。但是,在全球形成广泛热潮并被“盲人摸象”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把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目光有着不同的印象和结论;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孔     
“‘软力量’这一概念非常适合正在崛起的中国极力消除威胁论的需要”随着中国的强大,经济政治地位在国际舞台上的巩固和提高,有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中法文化年的圆满落幕,即将举办的中俄文化年和众多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建立,无一不体现了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如果说经济政治国防军事是硬的,那么文化外交就是我们中国外交的新兴‘软力量’,这样的“软硬兼施”才可以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文化已成为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领域,比之于政治与经济,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更…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5,(10):11-12
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一波新的“中国威胁论”已告出现,它显露在美日右翼联手的新围堵策略里。从2005年起,整个东亚地区已进入新的不稳定阶段。因此,从去年年底到目前为止的一连串美日动作,都绝对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7.
瞿静 《魅力中国》2011,(14):332-332
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的论据梳理,透视了“中国威胁论”背后的日本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视角,最后提出了超越威胁论的设想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成为世人热议的话题。世界各国对此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其中有不少积极正面的评价,也不乏有种种疑虑、猜度和担忧。后一种反应的基本主调是“中国未来的走向不确定”、“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问题”等。这些议论可以简单化地归为“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怀有根深蒂固偏见的表现。驳斥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自身角度去思索这一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大国的迅速发展与变化,一定不同于过去“四小龙”工业化的情形,对所在地区乃至世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较“四小龙”大得多,这种冲击和影响甚至是出乎我们自己意料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任务。中便面向ZI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尤其是中俄东段边界勘界工作的全部完成,使经贸合作成为两国今后充实、完善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心,并为双方经贸合作向多层次、党领域、纵深化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了解与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从1997年俄罗斯远东的一些舆情看,俄罗斯人,尤其是远东俄罗斯人,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的对外政策等,知之甚少,误解颇多。一、“中国威胁论”在俄远东有一定市场1.军事威胁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远东版…  相似文献   

10.
郑颖 《科技和产业》2008,8(1):23-25,91
2007年是在俄罗斯的“中国年”,为推动中俄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俄罗斯“中国年”的水平。本文时影响中俄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并对中俄旅游合作的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加快推进中俄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