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国IT界技术盛会——Hadoop与大数据技术大会(Hadoop&Big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2,简称"HBTC 2012")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开幕. 在移动互联、云计算的大趋势下,整个信息服务产业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开放技术、构建和加入生态系统,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焦点.IT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有效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国内外的产业界与科技界、甚至各国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布局、制定战略规划.今年3月,美国政府整合6个部门宣布了2亿美元的"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把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欧盟也有类似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IT产业以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逐步发展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1999年开始,IT产业规模就一直稳居我国工业第一位。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达到142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1/3。可以说,IT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嘉兴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碳产业体系广义角度理解,嘉兴市应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住工业内部五个主要碳排放行业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工业、建筑和交通业,构建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投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的确能够成为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极。通过对英特尔投资与大连IT产业集聚问题的分析,证实了大连成为中国、亚洲IT产业集聚中心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大连IT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将拓展国家产业安全的范围和内涵,对产业安全形成多方面的影响,赋予产业安全新的特质。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大数据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重点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国也应将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角度,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大数据产业的自身安全以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防范,确保大数据时代我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向纵深拓展,祖国大陆已成台商IT产业投资的岛外重要接受地并形成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台湾地区IT产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该积极介入、科学引导,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海峡两岸IT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向纵深拓展,祖国大陆已成台商IT产业投资的岛外重要接受地并形成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台湾地区IT产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该积极介入、科学引导,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海峡两岸IT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IT产业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IT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各行各业如何更好地应用IT技术?这里刊登的一组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投资》2008,(3):18-22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动力型先导产业。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给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于2010年6月发布了《日本产业结构展望2010》,报告以新成长战略为指导,将包括高温超导、纳米、功能化学、碳纤维、IT等新材来技术在内的10大尖端技术产业确定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战略领域,就相关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对我国“十二五”及未来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底,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白宫将投入2亿美金的研发费用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大数据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科研、环境、生物医药、教育和国家安全领域.同时,奥巴马政府对于投资的核心技术领域,也作出了明确的表示,将主要用来鼓励那些在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共享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这直接刺激了全世界对"大数据"的关注. 事实上,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内各主体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使得科技园区成为高技术综合体,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群体在园区的集聚.可以说.在53个国家高新技术园区中.一部分高新园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环境.营造了引进和形成产业集群的客观条件,形成了园区良好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并通过园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构筑,园区内各企业也获得了重要的协同作用和技术产品的交叉繁殖.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使这些高新园区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这些园区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当今时代潮流。发展大数据产业能够促进四川经济转型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根据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四川可从健全大数据产业载体、完善大数据产研体系、增强大数据发展保障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博览》2006,(12):44-47
随着外国新投资不断涌入,越南的IT产业进入了繁荣期。这个国家现在拥有的软件公司超过600家,最近,更有英特尔、佳能等国际知名企业进驻,相信不久之后,越南将成为该地区廉价IT产业的领头羊,与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相抗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3年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3年高技术产业五个子行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面板数据估计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关系在长期是稳定的,但与资金投入相比,技术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很小,甚至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周期的循环重复、弹性可变等特点,使其成为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制订与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现有研究,结合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周期特点,提出基于职业周期的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驱动1.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近年来技术发展的两大热点,同时数字化、网络化也是数字家庭产业的一个基础。家庭应用的数字化发展逐步在数字化音乐、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的信息传输等  相似文献   

18.
趋势之一:I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得全球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广义的IT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根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的不完全统计: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2001年信息产品的产值就达到了10518亿美元。200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7800亿元,比2001年增长20.9 %;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2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2009,8(5):1-9
文章从人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历程,结合我国当代社会实情,对我国城市居民①的失业结构在宏观层面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他们玩网络游戏②的可能性,分析了网游用户的来源结构;根据我国网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网游产业的发展对我国IT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网游产业的发展起步于IT产业的发展且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有拉动和推进作用,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却不容乐观——造成失业加剧、大量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流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新型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走在中国前列的使命任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分析了湾区减灾产业集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出建议性结论:搭建减灾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信息畅通;打造大湾区“中国减灾产业园区”和大湾区“中国减灾产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构建减灾产业国际标准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使减灾产业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进而实现减灾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