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农民工迁移对城镇化的贡献及其市民化壁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大量迁移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民工涌入城市后,因户籍制度、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及自身素质等现实壁垒的阻碍,使其无法真正融入城市,难以实现市民化,因此有必要探寻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关于市民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存在简单化、笼统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尚缺乏从改革全局视野和实践操作层面针对市民化改革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市民化改革进行了研究:一是在改革全局中定位市民化改革;二是从过程视角认知市民化本质;三是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市民化路径选择;四是基于渐进路径的市民化成本再认知.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为市民化改革廓清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对话语境,为更深入的市民化政策实践和理论思辨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还不应忽视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优势与作用.文章认为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降低农民工生活成本、 提供人文关怀和教育培训、 部分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等机制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补充措施,丰富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出现了多次政策性调整,各时期的主导政策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出发,探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变迁概况,并对市民化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现实背景和时代特征,其市民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有效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行制度探索和政策创新,以期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法律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农民工)、农村有效的社会整合.契约环境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信任机制由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转型,而良好的法律素质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在陌生人社会里的权益保护与冲突化解.机械团结向有机整合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回应型法律进行社会分工协作的规范与协调,而农民工社会失范行为的依法规正,有助于其实现自身市民化、现代化.但无论是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农民工自身层面,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都存在现实的难题,因而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加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涉及政府主体和非政府主体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和基本社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利益关系,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主体在博弈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满足政府主体的利益是农民工市民化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政府主导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农民工和城市原居民等非政府主体的利益,直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稳定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中,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的研究对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作用。对农民工市民化概念、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农民工市民化对策建议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滔  李晓阳 《时代经贸》2011,(14):18-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出现了多次政策性调整,各时期的主导政策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的愿因出发,探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变迁概况,并对市民化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存在的潜在教育需求强烈与现实需求不足这一矛盾,严重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尤其是素质市民化的进程。以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调查为基础,以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四要素:自身、企业、培训机构和政府为主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近2亿农民工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解决其市民化问题的重要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但其参与水平受经济、制度、组织以及自身素质等因素限制,所以,应设法提升其政治参与水平,逐步实现其市民化梦想,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各个主体认识上的误区、农民工群体的无序性、农民工自身素质四个方面来分析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提出要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权益、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精神支持、重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及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和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制度、经济成本、自身素质、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障碍,我国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职业与社会身份的不一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就业与生存状况恶劣、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使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造就了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壮大.2011年,我国农民工达2.5亿多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近1.6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改革来科学破解农民工问题并使之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战略性和历史性影响.为此,本文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以及农民工市民化变迁过程等基本理论分析出发,对当前和未来时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变动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与此同时,特别分析了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和中国的一个缩影,在“农民工变市民”过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最为重要或最为直接内在动力的客观诉求——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应当从工作规划、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善居住、创造就业、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等八个重点领域推进的思路.最后文章指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是涉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宏大战略问题,应当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放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长期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全国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已超过70%,中西部地区也接近60%,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时,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愿意在省内长期居住,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就近市民化已具有坚实的基础。"十三五"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应把省内就近转移和市民化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出省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就业和创业,引导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在省内就近就业,鼓励乡内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使全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大多数在省内就业并实现市民化。在政策层面,要增强省域城市体系的连通性,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逐渐松动,农民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城市就业,成为农民工。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又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农民工市民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深层市民化是核心、中层市民化是过程、表层市民化是目的和结果,这三个层次的市民化同时受到制度、政策以及市民态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寻求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就业权,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实现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消除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隔阂,并增加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市民化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9.
徐占春 《发展研究》2012,(8):106-108
第二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阶段“民工潮”的产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城市为坐标,意识和行为已接近城市人;他们强烈渴望市民化,实现同城待遇。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也是促进城乡和谐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必须从职业生存、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入手,推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刘妮雅 《时代经贸》2013,(16):100-101
本文基于河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剖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内在因素,并分析得出外在制度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河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