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养老保障力度;宣传"孝道"文化,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大力发展山区经济,满足老人物质需求;从供给侧入手,增加老人精神慰藉;鼓励"医养结合",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较之其他老人,这个群体更为脆弱,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与养老保障问题作出详细分析论述,并就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提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为社会所关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原因,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出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步凸显。本文中的"空巢老人"特指年龄60周岁以上,子女因故离家而被迫脱离子女的老年人。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比西方国家空巢老人养老制度,对我国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的预期下,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高收入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的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老年人;市区老人在各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上明显高于郊区老人;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老年人对水电气维修服务、医疗咨询和保健服务、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比例较高。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完善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失能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原因,失能老人养老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难题,失能老人需要更加专业、科学的养老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状况而言,仍存在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养老模式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失能老人现有养老方式,如参加社会保险、家庭养老、自助养老等,并结合贵州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贵州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障碍因素,以此探索适合贵州省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政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方面探讨失能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60岁以上的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将近4000万人,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他们生活比较艰难,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这样一来养老成本增加,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主要对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失能老人养老窘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应建立基层长期照料的养老机构,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服务行业;构建基层护理人员的队伍,保障失能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养老方式中,机构养老在日常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为老人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特别在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失智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机构养老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重庆市农村空巢老人实证研究基础上,总结当前重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及养老服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并初步探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的转型影响着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即政治因素导致的代际关系重心下移、 经济因素导致的代际分离和社会文化导致的代际间交换理性化,而这也直接带来了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下降、 养老时间得不到保障以及养老水平低等问题,而现如今农村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处于新时期代际关系变迁中老人的真实需求,因此笔者尝试在这种代际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索农村的多元养老路径,即将政府、 家庭、 社区、 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服务主体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以及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进行区别和系统联结,从而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方位、 跨领域和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展开。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7):18-20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根本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二者优点,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养老方式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动摇了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传统意义上的依托家庭的养老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和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回族作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对于老人的赡养是建立在与汉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因此,在当前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回族的养老模式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8):214-215
为了解新乡市农村养老机构现状,入住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寻求机构养老和谐发展的对策,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法对50位入住机构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新乡市农村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对伙食和居住条件满意度较高,但整体来看,养老机构仍存在规模严重不足,服务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较低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鼓励多渠道开办农村养老机构;加大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注重精神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宣传,积极培养农村老人机构养老的意识等四个方面来提升农村机构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口高龄化迅猛发展,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龄老人基本情况特征由高龄老人的自身特点所决定,对高龄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应以社会化养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加之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生活和务工人口逐渐增加,农村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巢化.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子女在外,其养老面临比普通老人养老更多的问题,生活照料缺失,经济供养能力弱化,精神慰藉空虚,在这三方面尤其严重.本文通过A村为例,具体分析该村的养老现状,以寻找适合该村的养老模式,并得以推广到更多具有相似状况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体的"9037"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多样化,养老休闲服务模式也逐渐丰富,并适应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休闲服务方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人带来精神抚慰与关照,养老休闲服务也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33):255-257
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大家庭养老、分民家庭养老、共财家庭养老和现代家庭养老,不同阶段的养老特征都与当时的家庭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当前农村家庭结构变迁,需要从服务政策、服务队伍、老人观念、服务投入、组织体系、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等七个方面对农村养老福利服务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以房养老",指的是老人以自家房产的产权为抵押,从银行或政府每月获得相应收益用于养老,在去世后产权自动转出,成为出资养老者的财产。这种养老模式,其实是个别孤老在长期接受好心人帮助自己养老后对对方的一种回报。这种民间自发形成的养老关系,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