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资源公地悲剧现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发展的基本保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其公地悲剧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如何有效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在资源保护中的纳什均衡,探讨保护旅游资源的途径.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不是通常认为的"囚徒困境"的结果,信息的不对称在博弈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帆 《商业时代》2007,(36):86-88
旅游能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理解.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但不适当的旅游活动也会产生破坏文化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引起旅游界对负责任的游客行为展开讨论。“负责任旅游”提倡的是一种使旅游者和旅游接待地双方受益而任何一方受到负面影响最小的活动。本文从“负责任旅游”概念出发,结合对国际性旅游组织和机构提出的“负责任”旅游者行为准则分析,获得对“负责任旅游者”行为特征的认识.为创造旅游目的地和谐的旅游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论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马太效应的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势发展中虽然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更多的是两极分化:优势旅游地更优,劣势旅游地更劣,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的这种现象就以马太效应表现出来。旅游目的地间等级差异上的空间竞争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内在推动力,而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是马太效应形成的外在拉力。  相似文献   

4.
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滨海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选择行为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组别的受访者对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中多个指标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但受访者组别(潜在旅游者、旅游者)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而潜在旅游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选址的休闲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闲暇时间逛展馆、看展会亦成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必然内容和外来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全新选择,即会展项目和主办场地已成为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景点,这对大型综合性展会而言尤为如此。从城市休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文菁  侯杰 《北方经贸》2023,(2):140-145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进行旅游选择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人们获取信息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现从游客的视角出发,选取济南重点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旅游者中英文网络评论语料库进行话语分析,探讨国内外游客对济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总结消极评论反馈出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如何提升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5,(9):249-250
旅游业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伴随而来的旅游盛景无论是对旅游经济、旅游物质环境还是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中对旅游经济、旅游物质环境的影响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而就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旅游对于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应当受到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利用三大基础理论从旅游者、目的地居民和主客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再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影响进行有逻辑的推理、讨论;从而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引起变化的表现、结果、以及对结果采取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服务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蓉 《财贸经济》2005,(2):88-89,93
随着网络价值的发现,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互联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作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前提和基础的旅游信息服务,具有导向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借助于这些机制,旅游目的地可以从建立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网络、提供网络虚拟体验.实现形象演示功能、向旅游者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建立旅游者数据库,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构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网络嵌入"属性,从人际关系、人地关系两个维度探讨了旅游地社区内部关系要素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度的影响,构建了"社区关系—旅游感知—支持态度"概念模型,并以黔东南两个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抽样样本为例,对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结果显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和人地关系能够强化居民对旅游发展正面影响的感知,弱化对负面影响的感知,进而提高居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结论证实旅游地社区内部关系是影响居民旅游感知和支持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社区关系管理"策略提高居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促进旅游产业与旅游地社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如何能吸引旅游者,如何能形成旅游者忠诚,这是当前旅游目的地营销竞争的关键。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分析旅游消费者决策行为的角度入手,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做有益的探讨,从而为旅游企业的营销策划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潜在客源的研究是旅游市场问题的前沿,根据偏好来研究旅游行为的差异性意义重大。通过市场调查方法获取基础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自然风光型、文物古迹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类型居民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偏好方面的差异,要利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不同居民在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可以为不同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改进及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安全事件与旅游目的地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捷雷 《商业研究》2007,(12):143-146
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实施。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应当关注旅游者对不同安全事件的看法和反应,根据旅游者的决策行为规律制定目的地危机营销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作为传统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政府、旅游者、旅游资源开发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生态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孙颖  薛坤  张俊艳 《商业时代》2015,(2):133-135
当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景区开始从关注自身设计与建设转向为以旅游者为中心。提升旅游者的感知价值,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目的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要吸引和留住潜在的旅游者,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这样才能制定出让旅游者满意的营销策略。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提升旅游者感知价值的有效策略,对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要,维系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理学的调节点理论,通过引入潜在旅游者个性特质因子"调节点特质"作为自变量,引入情感因子"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为中间变量,构建"潜在旅游者调节点特质-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冲动性旅游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潜在旅游者促进调节点特质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较高,而防御型调节点特质与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没有相关性;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在冲动性旅游中充当着重要的情感中介作用,即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越高,越能引起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意愿是最终影响冲动性旅游行为的因素,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感知价值并不能直接引起冲动性旅游行为。上述结论对于旅游企业通过外界刺激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提高其"个人冲动性指数",开发"冲动性旅游市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旅游者,是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往世界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中,青年旅游者在全体旅游者中占据极大比例,其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本文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总结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旅游真实性研究中,大多学者更加关注旅游者的感知与态度,从居民角度出发探索古镇旅游真实性是很有必要的。采用SPSS19.0对居民真实性感知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了居民真实性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居民获益程度与居民真实性感知有显著性影响,呈正相关关系;性别、职业、收入因素对真实性感知没有造成显著性影响;与旅游业的关系、居住年限对居民真实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研究方法,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社区旅游的概念入手,提出了社区旅游的"二元结构",解释了社区居民与旅游者的利益博弈。最后提出了旅游与社区和谐发展的途径,即以人为本和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9.
交通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旅游经济和交通发展耦合的作用机制,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为打造旅游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和谐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权是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鲜有研究从定量方法入手,探讨增权在旅游目的地空间不均衡问题。本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样本地,借鉴雅克松关于旅游者罩空间划分的标准,将样本地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分别发放居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感知的调查问卷,以此进行旅游经济增权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增权在空间上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符合地域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