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指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 ,它主要包括生存、独立 (自由 )、经济财富和国家尊严四个方面。国家利益这四个方面形成了客观国家利益 ,客观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客观限制因素 ,客观国家利益的内涵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国家利益的主观性是指国家对客观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每个国家所追求的具体的国家利益是千差万别的。客观国家利益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主观国家利益建立在客观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 ,是由文化建构而成的。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不能决定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和追求目标 ,只能决定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手段。从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两方面研究国家利益使我们既能看到国家利益的共性 ,也能看到国家利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正> 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所追求的目标和利益,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和利益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的方向、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前进以及外交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的。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内任务的需要以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1982年前后我国对外政策又一次作了重大的调整和充实。经过这次调整和充实,我国外交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次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中,邓小平同志以其革命家的英勇气概、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理论家的渊博睿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阶级的政策。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现该国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它的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具有对外政策的属性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翻约一国对外政策的既有国家利益因素,也有政治文化因素。而政治文化对一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往往为人们忽视。但在一定意义上,政治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制约一国对外政策,从而对一国对外政策具有更为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是欧洲基督教新教徒移民及其后裔在美洲大陆上建立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只有200多年的建国历史,没有封建传统。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了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利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的要素。作为国家基本需求的体现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 ,并且决定国家的具体目标。由于国家在对外政策行为中会将国家利益转化为国家目标 ,而国家目标最终会变为国家的具体行动 ,因此有关国家利益的理论 ,实际上是有关国家行为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 ,国家要正确地处理与别国的关系 ,就必须正确地了解其国家利益。有了对相关国家的利益的判断 ,国家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分析其对外政策行为 ,并正确地制定自己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效应,趋利避害,处理好实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虽然国际关系中存在大量的承认经验,但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承认主要在空间(主权)、制度与身份三个维度上展开。国际关系中的承认研究其实暗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即国家不仅仅是个在国际社会中争夺权力与财富的物质性实体,也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文化体。承认追求与地位追求及荣誉追求是有区别的。地位与荣誉是具有等级特征的,而承认则是基于文化多元主义。对外政策中的承认利益追求本身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国内的政治合法性承认;另一个方面个则是国际社会对某项外交政策及其行为的认可。在国际关系中,承认既是行为体追求的目标又是其行为的手段。国家追求承认的核心政治动机为维护与扩展政治合法性,观众成本理论可以对国际关系中的承认进行微观机理的分析,同时观众成本理论所使用的方法又是分析国际关系中承认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事实上,中国被赋予的"大国"形象和外部世界针对中国所开始的权力政治互动,已使得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凸显了消极的影响。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效应,趋利避害,处理好实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地缘战略利益是指因苏联解体导致中东、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中国在消除了前苏联的军事压力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美国独霸中东,插手中亚舞台上为相互利益所采取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经贸利益是因双方经济发展而加强经济合作和互利贸易。上述四大利益不可能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所有利益关系全部概括进去,一定还有许多其它利益的存在。例如文化利益一向被视为国…  相似文献   

10.
温冰 《中国报道》2010,(4):24-26
任何国防投入的最终目的,都是由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国防政策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所奉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意志,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防费增长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常城  李慧 《理论观察》2012,(1):13-15
国家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外交方针和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虽然国家利益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又深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对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及其优先顺序的考虑不同,必然导致对外政策的极大差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观、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观和注重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政策分析方面,研究者应该多视角、多维度地观察和理解一项对外政策。把有关身份及话语的理论引入对外政策研究,有助于拓宽政策分析的视野和手段。在对外政策的全部过程中,确定身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对外政策往往受到身份政治的驱使和影响。国家身份不仅是一种文化建构,而且还是话语作用的产物。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对外政策,有必要考察文化与对外政策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在当代美国身份中有两个突出且不一致,甚至彼此冲突的表现——民族主义和"普世"主义。它们不仅体现在美国对外政策的话语及行动中,而且经常给美国对外政策带来错综复杂的后果。2014年夏季,为了维护自身在中东的安全利益,美国决意对叙利亚境内不断扩张的"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实施空袭。但是,这一军事行动缺乏来自国内外机构的必要授权,也没有获得叙利亚政府同意。于是,奥巴马政府选择利用话语建构了一个更为"迫在眉睫"、"更为直接"的威胁——"呼罗珊集团"以及它与恐怖主义"基地"组织的联系,以便为美国主导下实施的这一空袭政策寻找到"合法性"和"正当性",为人们从经验上观察和理解美国对外政策如何受到身份政治驱使提供了一个最近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利益是制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对国家利益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家自身的实力.2012年,越南的南海政策发生了新一轮的转变.越南在南海的主要利益诉求由原来的重点占岛扩海转变为重新划分海域,并积极拉拢域外大国,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越南转变南海政策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国家利益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差距是越南转变南海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权力变更、认同对立与战略选择——中日关系的战略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变更将会导致国家战略行为的变化,这是国家为了安全利益而必然采取的“自助行为”。新的战略选择可以包括“制衡”、“搭便车”、“推诿”或者变成更为紧密的“合伙人”。通过考察和分析近年来的中日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决定一个国家对权力变更采取战略选择最重要的变量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而并非对权力变更后的“威胁”知觉。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日关系“复杂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权力变更,而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联美抑中”的战略选择。它不仅导致了中日关系中“权力因素”与“认同因素”的恶化,也为日本政治精英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崛起”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院外交政策是以国家的长期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它需要同时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因素。当政府发生变动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国家的处事风格和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确实会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预期会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当中同时发现变化的和不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有着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的一方面,也有着受领导人个人因素影响的一方面。国际关系主要是通过国家间的行为来形成的,国家行为又依靠国家的对外政策。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就会发生作用,影响到对国家利益、事件形势和方案选择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俞海洋 《黑河学刊》2007,(4):133-134
人文精神发展是以达到个人及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注重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尊重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社会学应当在保持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在人文精神方面做一些探索,反对单纯强调客观性的实证主义、主观性的建构主义,倡导从实践立场出发、融主观与客观为一体的实践主义。社会学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客观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大胆探索,以注重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海洋与国家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向海则盛背海则衰已被古今中外历史所验证。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认真反思、研究、探索海洋国家利益在国家振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一、海洋国家利益概论(一)海洋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是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利益。海洋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关系重大。海洋国家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所追求的主权和利益,反映这个国家内全体国民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对于…  相似文献   

19.
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本质,只能从把主观和客观、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的实践去理解.因为,真理是受实践规定的真理,真理的生成是实践的;真理的发展是实践的;真理客观性的证明(验证、检验)也是实践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战略,即目标与政策,并非存在于真空里。它产生于该国的历史环境,植根于该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为该国各种社会公共机构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正因如此,有些国家尽管经济运作多年每况愈下(如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