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是表演者与创作者的完美结合。表演者应从几方面去感受作品:1.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及人与社会的关系。2.表演者对作品的体验、理解、想象、领悟。3.音乐的美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并充满激情的表演。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芳 《乡镇企业科技》2011,(34):190-190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彭纾闵 《价值工程》2010,29(1):90-91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歌曲演唱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词曲作家谱写的歌曲可称之为首度创作,它为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演唱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歌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它还需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即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经过二度创作,歌曲作品永远只能以歌谱的形式存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符号系列。演唱者如何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呢?其方法可从咬字归韵,训练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感情酝酿,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体验生活,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善用表情,为歌曲演唱画龙点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丽丽 《活力》2011,(7):194-194
王志信,我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不仅深受群众喜爱.更是许多专业歌手在大赛中,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他的作品自成风格,既有大江东去.也有小桥流水,特点很浓,很强烈。他的作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下面选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声乐界普遍认可的"新民族声乐艺术",其涵义为:"指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其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演唱民族风格特点教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演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新创作的声乐作品,以及各种民族传统声乐曲目、戏曲唱段等".本文试从戏曲艺术的特点及表演体系入手,就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结合戏曲声乐艺术的相关内容,对戏曲声乐艺术的借鉴价值,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怎样借鉴戏曲声乐艺术等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情感体验的表现.要想完美从容地演唱好一首作品,首先也是最基本地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涵义,歌曲的创作情感等.本文以音乐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思乡》为例,从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特色,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基本情感以及演唱中的情感变化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文化的艺术,而探寻声乐的美学意蕴则是音乐美学学科中的子学科范畴。在声乐艺术多维发展的当下,有必要从浩瀚如海的中外声乐作品中细寻端倪,从具象的音乐语言元素中探研究理,在实证性的分析中找寻出隐含在作品中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声乐美学意蕴。基于此,本文以人们熟知的部分声乐作品为例,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实例分析和案例梳理等方法,刍议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元素。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以古诗词作为歌词而后谱曲的一种歌曲类型,它与地方民歌、民族歌剧选段、创作歌曲,都是高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选曲的四种题材.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到来,许多音乐院校也掀起了一股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值得讨论的是,在演唱这些作品的过程中,除了演唱技术的锤炼之外,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和懂得这些作品,是否关注了作品中除了旋律以外的其他东西.笔者认为这才是一个演唱者能否将一首歌曲表现得有风格,有温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曲以泽 《活力》2013,(13):26-26
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用心体会作者创作思路,从而才能达到适度的。准确的表现音乐情感。声音是人类最为朴素本真的情感表达方式,那么,由此构建起来的在声乐艺术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和演唱中,往往容易产生只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了对作品本身内涵的深入了解。特别是一些中外艺术歌曲,更需要对其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唯一性、情感的真挚性以及音乐形象的独特生动性等风格特点作以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在了解艺术歌曲风格特点的基础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演唱处理方案,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与舞蹈等艺术成分。现代戏剧中的舞台美术又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舞台美术设计、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化妆、美工、装置、特技及舞台技术管理等。这些艺术成分在戏剧中不是简单地组合,而是在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中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顾惠平 《上海企业》2011,(2):100-101
【作者简介】顾惠平,油画家,出生于1949年。顾惠平自幼习画,2002年专业从事油画创作,2004年3月上海电视台曾为其作专题介绍。在长期的油画创作中,顾惠平的绝大部分作品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其作品《谁不恋江南》、《转径》、《水乡》等均获得上海市级画展的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学习歌唱者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声乐作品.并举了一系列关于歌唱家们是怎么样来选择自己的代表作品的实例,及根据歌唱家选择自己的代表作品,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一、作品,合作作品,著作权的概念 作品是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单人或法人,非法人单位创作的作品是独创作品,属单一作者作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代代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下,民族声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风格单一,缺乏个性与创新,缺少民族个性,即"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多层面的因素造成的,笔者在演唱技术、美声的主流化、歌曲创作、学院教育、媒体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一、旋律风格特征 肖邦的旋律显示着他个人独特的风格特征.其一,他的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有些甚至如同艺术歌曲一般,以至于使人很想填上歌词放声歌唱.肖邦非常重视在钢琴音乐的旋律中吸收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旋律的发展总是由歌曲的音调自由地转为器乐的音调,或是器乐的音调被声乐的音调所代替,但最常见的则是前者,即钢琴的旋律从歌曲音调中引伸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的旋律形式,这种形式形成了肖邦旋律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雷娟娟 《企业导报》2012,(2):250-251
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他创作的几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最出色的一首。作品的旋律、节奏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要把握民族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要强弱对比明显,情感融融。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美术与舞蹈等艺术成分.是舞台上的人(编、导、演)与舞台下的人(观众)共同完成的关于描绘人的世界的艺术.这些艺术成分在戏剧中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完成了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之后的相互融合.通过舞台和演员在特定的艺术构思中使各种艺术成分发生质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戏剧实体,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师只有充满了对艺术的强烈表现欲,只有赋予作品强烈的激情,才能使艺术之树常青,歌唱才能更打动人,更动人心魂,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联系声乐教学改革实际对此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宋姗姗 《活力》2011,(5):162-162
一、旋律风格特征 肖邦的旋律显示着他个人独特的风格特征。其一,他的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有些甚至如同艺术歌曲一般,以至于使人很想填上歌词放声歌唱。肖邦非常重视在钢琴音乐的旋律中吸收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旋律的发展总是由歌曲的音调自由地转为器乐的音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