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弊端。经济全球化还冲击着原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加深了国际合作,推动了经济区域化,另一方面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促进了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但对国家主权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无论如何,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会财会》2009,(2):48-48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经济蓝皮书)》指出,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GDP增长率将为9.8%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如不继续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问题,GDP增长率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9%左右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有较深的影响:在政治方面他将影响和侵蚀国家的主权和自治;在经济方面,它将挑战国家化经济;在文化方面,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化和一元化,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政治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主权仍是世界政治的重心所系尽管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朝全球性方向演进,从而形成国际社会与民族国家在政治影响上的互动。各个民族国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政治中去,全球性治理和超国家治理的组织正是由各个国家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的重要方式,国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各种能够生存下来的国际机构反映出了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而各机构的强势在于其适应和为变化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服务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者基金组织)很好地为构成20世纪下半叶的各种动态经济力量提供了服务(见2004年9月《金融与发展》中的《IMF60周年》一文),但现在,随着一系列新力量的出现,IMF已经到了根据当前需要而不是上个世纪的地缘优先政治原则进行自身调整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自2月份以来,国际政治出现了一些重大事件: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出现政局动荡甚至战事;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的强震,并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事件,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灾难。虽然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但这些事件的发生必将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迅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逐渐与国际深层次接轨,社会发展转型中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和新形势,一些不良思潮和因素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及时跟踪分析、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对于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2012年,拯救世界经济的努力将受到一个危险政治悖论的拖累。你会发现,越是需要国际合作,国际合作越就难达成。  相似文献   

9.
王东 《国际融资》2010,(8):23-26
历史多次证明,每次重大的国际经济、政治危机或是战争的发生,必然酝酿着国际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导致国际体系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重组。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各方利益,并触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也逐渐演化成国际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邓宇 《西南金融》2023,(4):32-45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处于重大历史关口,面临世界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大变局;同时中国经济步入改革深水区,未来要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陷阱”也面临诸多挑战。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判断出现较大争论,有乐观论、悲观论,也有中间论,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别是在全球化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如何系统化推进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关键命题。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既有现实挑战,也有很多机遇,与其他经济体转型遇到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但同时又存在特殊性。对此,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全面认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所处的周期和发展阶段,结合中国国情、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条件,基于国际比较深刻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发展韧劲,以及未来增长空间,客观理性看待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同时更要坚定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国内大循环拓展内生性增长动能,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释放更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经济增长的争论多了起来。特别是在经历了世纪之交、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有关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争论就更加沸沸扬扬了。……  相似文献   

12.
莫大 《投资与理财》2014,(16):38-38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多头情绪升温,人们对大牛市的预期趁于强烈。但今年的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激烈,外部经济状态不佳可能传导甚至影响国内的宏观经济。对于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防范之心。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景气度讲,仍然不具备形或牛市的基础。当企业的内生性增长没有形成前,不做过于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纵观货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美元国际化模式:依托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国际计价单位和国际储备货币 上世纪初,新兴的美国经济高速成长,成为当时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和项目投资源。经历了一战的战乱之后,欧洲政局出现动荡,大量闲置资金持有对本国经济缺乏信心,从而将目光转向美国,使美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急需资金和技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二战爆发后,远离欧洲战场的美国不仅经济上未受损失,相反却成为战争的资源库和资产的避风港。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在经济上将欧洲各国远远甩在后面,同时在政治、军事上也建立起自己的霸主地位,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创造了特殊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改革:利弊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润中 《中国金融》2005,(12):67-67
汇率天然联结着国际经济关系,因此,任何一种汇率的改革必然是国内与国际各种力量博弈的均衡,它需要统筹考虑包括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经济与政治,当期与远期等主要因素,在利弊权衡中谨慎作出判断与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是:(1)如果2006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呈继续缓慢减速的趋势,继续向宏观调控的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全球35个新兴市场国家2000~2020年的年度数据,参考经典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入的划分准则和测度方法,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流入激增会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则会抑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基于地缘政治风险视角的局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会抑制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鉴于此,本文建议各国要加强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监管,完善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防范预警机制,同时要加强区域性的多边交流合作,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地缘环境。  相似文献   

17.
《涉外税务》2014,(1):8-11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税制结构从偏重于直接税转变为偏重于间接税。但国际税收竞争和各国的政治、法律体制及经济的差异性决定了在接下来的25年内,应该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统一的税制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赟  季泽 《理财》2004,(5):15-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个区域性、国际性会计组织乃至证券组织和其他国际性政治、经济组织纷纷致力于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笔者试图通过介绍和比较中外外勤准则,为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审计外勤准则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其突出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次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监管和宏观指导,虽央行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当前,人民银行外汇监管的手段主要是非现场监管、年检和现场检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经营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探讨建立能适应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监管方式,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