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思想下研究最优房价收入比问题。主要通过分析房价、收入、利息之间关系,在保证国民幸福感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近十年的数据对最优房价收入比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对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探讨在最优国民幸福感下的当前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搭配关系,在最后得出两个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在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发起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获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本文将在心理学视角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居民幸福感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1978--2009年GDP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和8.8‰2010年我国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角度看,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均是一个事实。如果说经济增长具有“工具理性”,国民福祉和幸福感的持续提升则具有“价值理性”,经济增长只有转化为国民福祉和幸福感提升才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国民幸福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国民幸福指数构建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民生改善的价值关怀、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科学发展观视域中构建国民幸福指数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欣 《黑河学刊》2008,1(2):54-55
国民幸福指数作为一种衡量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社会主义国家调整社会政策的重要参考要素。关注国民幸福指数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比起所谓"幸福指数"来,"痛苦指数"更实在,显示的问题也具有较为明确的政府政策介入与"可为"的空间近段时间,有个话题炒得很热,这便是所谓"幸福指数"。因为不止一个国际机构经过计算打分,把中国国民总幸福排在了世界第120名开外。这让人很揪心,咋一听似乎中国国民是世界上最缺乏幸福感的那类。实则令人生疑,仔细翻翻有关研究报告便不难看出,那多半是  相似文献   

7.
张卓 《新西部(上)》2013,(Z2):167+171
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要通过提高自尊和改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时刻保持和他人的协调,以利于使他们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要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的重要性,分析归纳了关于员工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因素。指出企业应借鉴积极心理学、快乐管理理论,从员工的积极人格、积极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成就感三方面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蔡婷  ;陈惠雄 《特区经济》2014,(6):203-207
本文基于对安吉外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不同压力程度、婚姻状况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各幸福因子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总体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已婚农民工幸福感高于未婚农民工,夫妻同时外出型与夫妻分居型的幸福感有显著差异;本文还发现,个体状况、收入状况、社会状况与总体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是人生最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公众幸福感除了与公众自身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却是公众幸福感的停滞不前,部分地区公众幸福感甚至不呈下降趋势,公众幸福感的问题越来越为各政府部门所重视,本文从分析影响公民幸福感的因素出发,对如何提高公民幸福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斌  李磊  莫骄 《世界经济》2012,(6):132-152,155,160,153,154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分析社区内其他人的幸福感对本人幸福感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婚姻和收入状况后,社区平均幸福感对社区内个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即幸福是可以传染的。本文对幸福感传染性的性别差异作了进一步检验,研究发现:幸福感更容易传染给女性。在加入社区固定效应和控制了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计量结果依然稳健。因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网络结构、建设和谐社区以及构建社会信任体系对于提高城镇居民幸福感,特别是女性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幸福感,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民生性支出,具有典型的福利性与公平性特征,其可能加剧或缓解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低水平的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而较高的收入差距则会降低农村居民幸福感,且这一效应对农村低收入者幸福感的影响更大;社会保障支出不仅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缓解了收入差距过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带来的不利冲击。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因此,我国政府理应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从而使农村居民更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使用CGSS2010年的数据,采用order probit法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其本地化社会资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的本地化社会资本,尤其是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会显著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同时发现本地化社会资本会改变农民工婚姻状态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显著性。为探讨本地化社会资本对不同婚姻状态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文章基于结构方程进行了中介分析并发现本地化社会资本会对农民工的婚姻状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产生遮掩效应。文章最后提出要关注不同婚姻状态的农民工,帮助他们构建本地化社会资本,并为提升农民工以及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改善社会管理服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94位职业经理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层次回归分析,不仅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还探讨了社会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经理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影响职业经理人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幸福客家"作为一种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发展取向的执政理念,它要求把人的幸福置于经济发展之上,以民众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的依据和前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幸福客家"还在推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活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成果,从国内旅游者的视角,分析了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增加游客幸福感,提高旅游质量的对策:完善休闲公共服务,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环保出行、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得出了结论与启示,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的幸福感和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时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组织可以运用有效的组织文化、员工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开发,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幸福感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生在毕业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对于工作幸福感的评价很低.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幸福感"一词近来频频被人们用于评价自身生活的质量上。课题组对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用于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对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同时,文章也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发展作为带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否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井冈山地区414名居民,对获取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第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第三,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拓展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对象群体,理清了老区旅游发展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原理。最后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三个层面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老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