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单体经营模式到连锁经营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的零售商业模式“占领统治”了中国近三十年。这种格局被打破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后15年,1993年以后,家电行业连锁经营模式冲上了市场.完全打破了封闭式的单体经营格局。各省、市、地区纷纷出现了一大批家电经营连锁企业。  相似文献   

2.
动态     
25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12月8日透露,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已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是自今年4月新西兰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来,第25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尼日利亚联邦商务部表示,中国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巨大,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就举世公认。因此宣布正式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石油赴俄竞标尤科斯子公司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着城乡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重城轻乡"的路径依赖.必须因势利导地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构建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始能在新的体制制度基础上,重塑新型的城乡关系.在塑造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中,相继经历了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两个阶段.而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关系演变的高级阶段.党的十九大因此把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并融入世界市场,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影响世界发展的伟大历史转折。与此同步,甘肃实现了经济体制除旧布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仍然需要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吸取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体制的制约,激活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以来是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完全从"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本文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物资管理在我国理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的国营单位"向"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角色转变。以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主线,国企改革可以分为扩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的改革初期(1978—1992)、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的深化时期(1993—2002),以及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企治理的完善时期(2003—2016)3个历史阶段。回顾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得失,无疑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的国营单位"向"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角色转变。以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主线,国企改革可以分为扩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的改革初期(1978—1992)、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的深化时期(1993—2002),以及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企治理的完善时期(2003—2016)3个历史阶段。回顾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得失,无疑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阚宇 《东方经济》2005,(2):70-7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到2004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外贸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中国理应得到公正的待遇。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也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去年夏天以来,新西兰、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现在来看,中国经济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与党领导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深化密不可分。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深受西方经济理论和话语逻辑的影响,主要从资源配置角度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及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行为边界。由此造成西方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指责,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市场经济,以及给我国市场经济贴上"国家资本主义标签"的种种"污名化"说辞。对此,为避免陷入西方话语陷阱,我国学术界应该结合新中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功实践,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府就建立了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消失,城镇就业由政府劳动部门计划安排,农村劳动力则成为人民公社的社员,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知青返城给城镇带来巨大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三结合"的就业政策加以应对,开始打破传统的统包统配就业体制,劳动力市场开始发育,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二元经济体制向一元过渡。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和就业创造,2003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由供过于求开始演变为供不应求,劳动者工资迅速增长,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发生改变,劳动力市场政策也随之发生改变,从促进就业到兼顾推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在每一个重要阶段,政府都出台了较为明智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赖红波  钟坤 《科技和产业》2021,21(5):166-173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经济从积贫积弱发展到GD 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对中国企业创新的构成带来巨大影响和改变.这期间,中国企业创新始终围绕本土情景一根主线展开创新探索,不断叠加和创新前进,并与经济发展交织互动.把建党一百年分为3个大的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28年,新中国成立后30年和改革开放42年,围绕不同阶段的企业创新进行具体分析.并重点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进行了4期(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简单回顾、企业创新和本土情景下思考等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本土情景视角中国企业创新有五大特征,分别是创新韧性和适应性、兼顾本土情景和全球视野、叠加创新与棘轮效应、"市场-政府"和谐共生的创新文化和渐进的创新步骤,并进一步对未来创新提出展望,认为在建设现代化中国企业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未来需要继续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驱动作用,以及基于中国本土情景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寻求未来中国企业创新的转型与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本交易关系的总和。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中国资本市场也逐步发育成长,并已初具规模,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力图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的基本设想。一、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特点中国资本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从资金拆借到抵押贷款,从国债发行到柜台交易,从企业债券、金融…  相似文献   

13.
生于1978     
从1978到2008,整整30年的时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一代也进入了而立之年。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改革开放,遇上了市场经济,与80后相比,他们似乎还保留着更多计划经济的记忆,站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分水岭上,他们30年的  相似文献   

14.
一、要把对外贸易从经济发展的附属地位上升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地位,把对外贸易提高到振兴上海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长期奉行"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我循环"为主的经济政策,一直将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引为自豪,把对外贸易仅仅看成互通有无的简单经济往来,看成是产品的余缺调剂,使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这固然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认识观念上的偏见和失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49年5月~1954年9月,从解放初期平息纱布市场恶性涨风,到棉纱统购令,棉花统购、棉布统购统销令的相继颁布,上海纱布市场完全纳入计划经济体制,中央和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上海纱布市场展开了深入、持续的综合治理,并获得巨大的成效.这场综合治理的特点表现为工商并举,既有如价格政策、行政管理等对市场直接治理措施,也有如纺织工业加工订货、控制货源对市场的深层治理措施,还有纱布统购统销,棉布计划供应对市场的彻底控制措施.本文即通过梳理、分析中央及上海市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施行情况,探讨此时期上海纱布市场综合治理的基本状况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社会治理变迁过程中的模式取舍尽管充满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遵循了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转折关头,农民自发的"治理"探索"倒逼"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择取的新策略. 多元共治的体制一旦选定, 又会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 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这一政策变化,具有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改革路径,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和前苏联的国有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中国经济开始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渐近式改革并不断深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同一时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国有企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亦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理解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1.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使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正在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变;市场机制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不断发育和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互补充的宏观调控体制初步形成.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布局过于分散,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效益滑坡,长期亏损,甚至到了严重资不抵债而又不能依法破产的境地.在现阶段,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紧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实现国有经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概括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30年的经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后,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社区成为单位的功能替代体的趋势日益凸显.从单位到社区本是现代化的出路,却依然在困厄中徘徊.文章通过分析单位制变迁对社区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社区文化应该在单位制变迁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