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经常报道农民“卖难”现象。蔬菜、荔枝、西瓜、柑橘、菜油等都曾出现过“卖难”。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曾出现过粮食卖不出去和被贱卖的现象。农业丰收,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只得默默地承受“卖难”的损失,增产不增收,是农民一直比较担忧的事情。“卖难”,往往折射出瞎指挥的影子。表面上看,“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信息发布到宣传引导,政府有形的手就强烈地干预和影响着农业生产,尤其是那种大规模、大面积的农业项目,政府的作用更加明显。政府领导人一般都将农产品播种面积、示范样板以及产量等…  相似文献   

2.
高利贷:往日的苦酒今日的灾张良云时下,各种变相的"高利贷"现象在农村已比较普遍。据我们调查,变相"高利贷"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1."卖新谷"。"卖新谷"这个名词是农民朋友概括的,意思是今年卖明年的谷子。在青黄不接的五、六月间,"卖新谷"现象最厉害。有...  相似文献   

3.
农民为何瞪大眼睛关注农村的财务问题李评农村财务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农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那么,农民为何要瞪大眼睛关注这一问题呢?只要看一看下面这些问题,是会找到答案的。年年岁岁"数"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事过农村基层工作的人都知晓"陈帐难清"这个事...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日趋严重。粮食卖难、水果卖难、蔬菜卖难、生猪卖难……大量的群众来信以及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让人焦虑、让人不安。据有关人士分析,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虽然与去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我国一些农产品出口困难有关,但更直要的还是因为我国多数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很多大路产品销售困难,然而有些品种反而供不应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农业调鳖的一些思路和办法,但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具体的生产经营中应当怎么做、往哪儿调?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5.
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湖南省南县的农业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主要农产品增产幅度大,农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商品经济的猛烈冲击使准备不充分的农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民极度彷徨和困惑。考验之一:农产品大量积压,“卖难”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南县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70%左右,“卖粮难”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今年,不仅“卖粮难”矛盾加剧,而且其他农产品也出现卖难。该县今年粮食大面积丰收,全年粮食总产约4.3亿公斤。在粮食大丰收的年代,国家却采取了限购政策。全县原定上交国家定购粮任务为8235万公斤,却只限收计划的60%,减少收购3300万公斤。县政府和粮食部门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维护农民利益出发,自开口子,收购了总任务的87%,多收了2223万公斤,但杯水车薪,无法解决卖粮难问题。据统计,除留  相似文献   

6.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今年湖南省岳阳市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一是范围广。全市的各个乡镇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农产品卖难。这种状况在以往年份是很少见的。二是项目多。除棉花外,几乎所有的农副产品,特别是主要农副产品,都出现了卖难的问题。三是数量大。据有关部门于六月份统计,全市今年卖难的粮食(含压库)达20亿斤,苎麻30万担,红黄麻20万担,油菜籽50万担,茶叶7.5万担,生姜、干辣椒6500担,生猪30多万头,等等。四是后果严重。①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据匡算,全市农民由于卖难降价减收达2亿元左右。②挫伤了农民再生产的积极性。③妨碍了对农业再生产的投入,农副产品卖难挤占了大量资金,据市农行反映,全  相似文献   

7.
农民为啥不“撒网”在农村工作,时常听到有些乡村干部抱怨:"往农民怀里送金娃娃,可他们就是不接,真是不见鱼儿不撒网!"农民不撒网不是没有道理的。早些年,农民听"号召",扩大山楂种植面积,可等到长大结果,却没有销路,每公斤山楂只卖两毛多钱,还没有种粮食合...  相似文献   

8.
王老蔫卖粮     
“民以食为天”,现如今,打开电视机,从中央到地方,有几天不在说粮食问题?说起粮食,十几年前,王老蔫就是种粮大户,每年都能收获十几万斤粮食,可那时卖粮难,农民的粮食都必须送到国家粮库卖。卖粮的第一关是验粮,全凭验粮员一张嘴,说你一等就一等,说你三等就三等,卖粮农民吃尽了苦头,却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频繁出现,“卖西瓜难”、“卖芹菜难”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困扰了农业的稳定生产和农民的稳步增收,已成为制约农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需要以质量为核心,从布局来突破——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频繁出现,“卖西瓜难”、“卖芹菜难”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困扰了农业的稳定生产和农民的稳步增收,已成为制约农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农产品流通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镇企业》2011,(10):18-18
为帮助解决全国各地出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CCTV7《聚焦三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陆续发布全国各地出现的农产品卖难信息。同时在《聚焦三农》官方主页http://cctv.cntv.cn/lm/jujiaosannong/上开辟专栏,发布播出的农产品卖难信息,旨在通过此举措共同与农民朋友闯市场,让农民兄弟不再受农产品卖...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安徽省农村不时地出现卖粮难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发展速度的提高。从1978年到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6%;而在1995年到2002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6.2%。前后两个8年相比,增幅降低了10多个百分点。一、卖粮难的根本原因从现象上看,农民卖粮难是因粮食的结构性(地区及品质结构)过剩,但从本质上看,则是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未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同步转化为大生产、大流通,从而造成粮食品质不适应需求的问题。1.小生产产生小流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率先在农村实…  相似文献   

12.
难之症结易之奥秘李祖保,李学仿,朱毅多年来,农村一直存在"七难八难"的问题,而其中农村合同款难收后来居上,在一些地方已超过计划生育工作难度,成为"天下第一难"事。与此相反,有些地方这一工作并不难。为揭示难在哪里,易之原因,探寻化难为易的途径,最近,我...  相似文献   

13.
热的背后是什么?大包干后,在苏北鲁南的农村,曾经掀起了多次"热潮"。80年代初期的"养兔热"、"养貂热",中期的"葡萄热"、"山楂热";90年代初期的"黄烟热"、"蔬菜热"……每次"热潮"中,好像都经历了"发展──高潮──衰退──卖难"这样的轮回。当...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西部财会》2006,(5):58-6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试点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运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在诸多困难中,“筹资难”一直困扰着合作医疗管理层和参保农民,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又是以农民筹资先行到位为前提,由于农民筹资难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建立适宜的农民等资机制就成为合作医疗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难开口难应付难提高笔者从事乡镇秘书工作多年,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目前乡村干部有"四难",一是农民对乡村干部有误会,有口难辩。这些年,各项定派购任务及摊派都是由上面分配下来的,乡村干部只有按数额摊派而无权改变,特别是名目繁多的集资款、提留款,明知有些负担...  相似文献   

16.
“官逼民富”不如“官帮民富”近来,在一些地方发生了一场场"官逼民富"的闹剧。某乡去年强迫农民每人种植一亩圆葱,由于量大销路不好,每公斤圆葱卖不到两毛钱,农民赔了大本。某乡在无技术、无销路的情况下强迫农民种了一万多亩西葫芦,结果无人问津,农民只好把西葫...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下乡调查小春备耕情况,几位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告诉我:“往年这时,乡上规定早就下来了,定面积、定品种,不种不行,少种罚款,吃不完又卖不脱,本钱亏了无处诉苦。而今年,他们(乡政府)只给我们当参谋,提供情报和技术,种养计划由我们自己安排。这样就好了,卖得出去的就多种,卖不出去的就少种,何必把我们管得死死的。”一席话,反映了农民们的心声。的确,在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计划,政府层层下达指令性任务,让农民种这种那,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卖粮难、卖油难、卖烟难,增产不增收,甚至丰收却欠收,农民急,干部急,农民诅咒,干部委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农民卖果难、卖菜难之类的问题十分突出,令人喜中有忧。喜的是,果多、菜多,市场丰,物价稳,生活好。忧的是,解决不好卖果、卖菜难之类的问题,就会打击农民种果、种菜的积极性,就会出现农民毁果林、荒菜园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使农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会影响城市人的“菜篮子”,导致物价风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减负工作,农民反响强烈的“三乱”问题已基本得到根治,“卖难”问题也得到缓解。面对新时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民心想什么?最近开县农调队作了一次调查,农民主要有“十盼”。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于后,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民“办大事”的精神值得借鉴范美庆在"农民意识"中虽然有一些东西落后、保守,但农民那种办大事的精神却包含着农民潜意识里的市场意识。具体而言,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在搞市场经济中借鉴:一是农民"盖房子"中敢冒风险的精神。盖房子,是农民家中头等大事。一般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