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关注了投资者保护效应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非对称性特征,从信任的视角出发,基于投资者的决策模式,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相对稳定和投资者对于保护水平反应的变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投资者保护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对于投资者保护重要性以及投资者保护如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认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次贷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在公司层面上的投资者保护质量对于股票累积收益率影响的差异,发现投资者保护效应在危机前后存在非对称性,不同的治理变量在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上也存在差异,这也暗示了上市公司改进投资者保护水平和提升投资者对于我国股票市场信任和信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和买卖地理位置近他们的芬兰公司的股票,或者公司所用语言是投资者母语的公司股票,或者首席行政官和投资者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公司股票。相对于家庭和非精擅投资的机构来说,距离、语言和文化对于精擅投资的专业机构的影响就相对不是很突出。回归分析:对于在国内较有知名度的公司,对于距投资者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公司,对于投资组合更分散化的投资者来说,距离的边际效果比较小。  相似文献   

3.
陈曦 《生产力研究》2023,(11):137-141
文章以2009年1月至2022年6月时期的中国综合A股市场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构造投资者综合情绪指数,并按分位数将其划分为低迷期、平稳期及高涨期三个期间,以考察不同的投资者情绪对于股市均值-方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投资者情绪平稳及高涨期间,市场的均值与方差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时期,市场的均值与方差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投资者情绪对于市场均值-方差的影响并非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现有主流理论把投资者的动机和预期理解为投资者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计算过程 ,本文认为投资者的动机和预期表明投资者对于投资决策的一种参与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把投资者动机和预期所包含的对于投资决策的参与态度及感受定义为参与指数 ,不同的参与指数形成不同的投资者群体 ,而不同投资者群体的互动 ,决定着对投资决策最终发生实际作用的投资秩序的生成与演化 ,不确定性正是刻划了投资秩序生成与演变的主观性和非设计性。  相似文献   

5.
何诚颖 《新经济》2004,(4):52-54
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催生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深圳上市公司重组再次被推向前台,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何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会给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企业IPO募集资金带来风险,这已经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此完善的信息披露对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很重要.本文研究IPO募集资金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这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与保护投资者权利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国际基金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决定了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业绩表现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我国推出开放式基金,不但是基金品种的创新,更代表了我国基金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又多了一种金融品种的选择,投资者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影响分析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鹏 《经济师》2009,(3):139-140
文章集中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投资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其与股市波动性及收益率的相关性。这对于更好的分析探讨现阶段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策略,发挥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的功效不仅体现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上,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合理进行风险控制,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同等重要。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南京大学联合中国证监会开展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实证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系管理越好的企业,企业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自主性治理效应,能抑制企业过多的风险性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这一治理效应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说明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弥补,从而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产生治理作用。(3)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和过度投资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而与此同时,没有证据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导致了企业投资不足,从而带来投资效率的损失。(4)CEO财务背景和董秘专业能力的内部因素以及机构投资者调研、网络媒体平台开通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的功效不仅体现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上,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合理进行风险控制,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同等重要。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南京大学联合中国证监会开展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实证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系管理越好的企业,企业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自主性治理效应,能抑制企业过多的风险性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这一治理效应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说明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弥补,从而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产生治理作用。(3)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和过度投资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而与此同时,没有证据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导致了企业投资不足,从而带来投资效率的损失。(4)CEO财务背景和董秘专业能力的内部因素以及机构投资者调研、网络媒体平台开通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下的关联方交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经济论坛》2009,(7):133-134
投资者迫切要求规范发展上市公司,其中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下的关联方交易的问题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种现象的存在的确能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经济利益,但不可否认它也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我国在PPP立法领域尚处于初创阶段,目前对于PPP模式的规制基本上还处在部门规章这一相对较低的法律层级上,其中对于社会资本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关规定还很不完备,社会资本投资者参与PPP模式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直面这一问题并加以解决,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本质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战略沟通工具。我国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正确、有效的理念渗入银行管理层对投资者关系的承诺和活动中,投资者关系目标体系的建设及其实现存在不足;有的上市银行还没有很好地组织制度建设,也没有建立起负责投资者关系工作的专门部门;对于银行内部不同部门及员工在投资者关系工作中的角色和分工,也没有明晰的认识等。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结合国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发展和创新,探索中国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最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苗苗 《当代经济》2009,(19):152-154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种常用手段.针对上证A股公司在IPO过程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事件,本文从IPO抑价的角度,考察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否对IPO抑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并不能够显著的降低IPO首日抑价.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公司决策者以及投资者正确理解战略投资者入股的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玉洁 《时代经贸》2011,(10):126-126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淑环 《现代财经》2002,22(3):22-24
本文提出我国投资者应争取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解决内外私人投资者之间的争议;对于我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争议,应利用国际条约的规定解决。  相似文献   

17.
葛亚欣 《时代经贸》2010,(24):209-209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其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稳健性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基本计量原则,稳健的会计信息符合机构投资者的利益。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呢?本文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还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与QFII共舞     
王小旺 《新经济》2003,(3):52-53
QFII的到来对于中国的个体与机构投资者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这么高的市盈率,境外投资者会参与吗?与QFII共舞肯定不是与狼共舞,更不是“双高”,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股民过度交易了么?——基于中国某证券营业厅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中国某证券营业厅个人股票交易数据,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交易现象。文章发现,对应着不同的股票持有期,投资者买进的股票在买进后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低于他们出售的股票在售出后相同时间长度内的收益率。这一结论在股票市场整体走势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对于不同投资规模、不同交易频率投资者都是成立的。而且,在剔除正常交易需求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股民大量的交易决策是错误的,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讲这些交易原本不该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中国股民存在着过度交易倾向。通过对不同性别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比较,我们发现男性投资者过度交易的程度要高于女性投资者。结合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股市投资者过度交易现象与过度自信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和机构行为与市场波动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于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和机构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回避态度。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减小了市场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交易却显著加剧了波动,这与我国基金普遍存在短视和羊群行为的解释相吻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公允价值计量,限制机构投机,提高市场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