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过程中使用葡萄糖酸锌的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1 年2 月~2011 年10 月收治的82 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实验组给予葡萄糖酸锌辅助常规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贴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腹泻贴治疗,两组患儿同时根据脱水情况口服补液盐。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治疗2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且两组患儿的水样便、蛋花样便明显减少,腹痛、腹胀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均明显,且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1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接受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部分患儿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预后,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案以及安全用药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做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蒙脱石散灌肠作为辅助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儿临床症状与血气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以及呕吐情况等比较,研究组恢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恢复所需的时间短;两组临床疗效对照情况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总有效率;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其治疗的疗效甚好,能够改善患儿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例(2.3%)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7例(16.3%)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患儿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儿科腹泻可加强常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42例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腹泻、腹痛、发热、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疗效高,症状消失时间短,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对照组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显效32例、有效6例和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和无效10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退热等,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44.4%),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治愈8例(22.2%),总有效率86.1%,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炎琥宁静滴,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静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小儿腹泻宁糖浆治疗小儿腹泻不同服药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补液、抗感染的基础上都给予蒙脱石散、小儿腹泻宁糖浆口服,观察组先给予小儿腹泻宁糖浆口服,30min后服用蒙脱石散,对照组给予两种药物同时服用,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小儿腹泻宁糖浆间隔服用治疗小儿腹泻,协同疗效更佳,显效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给予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其大便正常、腹痛消失、退热、呕吐消失等时间均比对照组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秋季腹泻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消炎、止泻等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比较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患儿在退热、止泻、止吐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比较,干预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臀红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黄连素、思密达,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止泻、脱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实施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炎症介质、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M、IgG、Ig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实施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2例腹泻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而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腹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患儿的止泻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在退热、疱疹消退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平均留观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愈合时间短,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是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WBC以及NE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CRP、WBC及NE指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咽痛改善、扁桃体肿大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脓点或脓苔消失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研究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时应用思密达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74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补液等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中32例有效,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患儿中25例有效,有效率为67.57%。结论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因此运用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时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在临床值得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