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中原 《金卡工程》2010,14(2):292-292,291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人。长期以来,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立足《论语》本身探讨孔子的育人观,重点解析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才观、幸福观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方法等,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议孔子对会计和理财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自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少贫贱”,及长,曾做过管仓库的“委吏”、管畜牧的“乘田”等小官吏。中年开始聚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五十岁前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主管建设的官员)、司寇(主管刑罚的官员),一直与管理国家财政经济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在今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年前,影片《孔子》热播,全国上下引起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一生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如此,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有钱人,如果那时有福布斯排行榜的话,孔子肯定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近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引发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一生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屑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有钱人。  相似文献   

6.
孔子理财     
近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眼里,孔子一生的大半时间部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如此,孔子在当肘应该属于有钱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问,一千人等车马劳顿,绝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理财     
近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眼里,孔子一生的大半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如此,孔子在当时应该属于有钱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深交所》2009,(12):56-57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何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当前财会人员数量的不足,我们郴州地区供销社从1978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财会新手短期培训班。 办短训班,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如何使学员在短期内掌握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核算方法,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以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努力程度,也就是教学相长相互配合的问题。孔子曾经指出过在教学问题上是“有教无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了。现在对“学”一方的问题本文暂不作研究,单就“教”者方面的问题淡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楚国时,有一位渔夫向孔子献鱼,孔子不肯接受,双方推让了许久。最后,渔夫终于说了实话,他说“:天气太热,市场又很远,这鱼卖不掉就要发臭,与其等它发臭扔掉,倒不如送给先生。”孔子听了,不再推让,他恭敬地向渔夫拜了再拜,将鱼接受下来。孔子的弟子埋怨说“:先生乃大贤之人,本不该和渔夫这样的愚民深谈交往。如今先生为了一条鱼,招来贪占之嫌,岂得不偿失?”孔子一句话也没说,却让弟子们打扫地盘,将鱼拿来祭祀。弟子们更迷惑了,他们说“:渔夫把鱼送给你,本属不敬,而先生却恭敬地用它祭祀,真是太抬举那个渔夫了。先生这样敬人而委屈自己,为…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办私学实行收费的教育家,孔子30岁左右办教育,即公元前521年,到2007年全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共有2528年的历史。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建国以后农村收费制度变迁及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人;有人说,信仰使人年轻。我想,这大概是由于有信仰的人,心灵有了寄托的缘故。有人信仰上帝,有人信仰神佛,有人信仰老子、孔子,有人信仰行善积德。不管信仰什么,心里有了底子,自然气定神闲,人就不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在于有崇高的信仰,也就是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活动,就是使共产党人真正自觉地理解、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一生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但只要细想一下,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孔子有三干弟子,七十二贤人,且能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问,一干人等,车马劳顿,绝对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恐怕是不行的。由此,我猜想: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有钱人,如果那时有福布斯排行榜的话,肯定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杰出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当代教师应培养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及“身教”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才能持续完善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夏冰 《金卡工程》2010,14(5):320-321
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对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时至今日,当我们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礼的思想进行几代人的批判与改良,层层剖析后,却发现它的价值无论在塑造国民特质还是在安国兴邦的实际功用上都有待深层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倡。本文将从《论语》的篇章中系统地整理出孔子关于礼的一系列思想,并对其礼学思想进行初步的阐释,以期能够切入到礼之内涵,从而为礼之现代化提供一个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是教—学或学—教的共同体。这几乎是轴心时代东西方教-学模式的共通之处。东方有孔子开创的私人讲学,西方有柏拉图学园。但现代大学已经与此完全不同。现在的大学,在专业自恃和职业训化中完成着自己的本质,它是"为人"之学,教与学在名词上合在一起,可是它们在本质是分离的。教师与学生不但在制度上,而且在本质上开始分离,甚至教与学也开始对立。如果没有教育制度和社会强制,教与学的伪共体早就解体了。  相似文献   

17.
早在《孔子》开拍之际,本人就为电视剧导演胡玫捏一把汗,担心《孔子》被拍成胶片版的电视剧。有媒体朋友通知看片,我第一时间看了,之后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似电影,这是《孔子》最大的硬伤。  相似文献   

18.
影片<孔子>上映后,全国上下再度掀起孔子热.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其实孔子还是一个擅长财富积累、精通理财之道的大师. 这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和生活经历就可见一斑.试想孔子带着数千学生周游列国,在当时如果没有深厚的经济支撑和高超的理财水平,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它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中华民族影响至深至远,从两千多年前到今天,孔子的思想经久不衰,一直指导人们前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孔子思想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一是推己及人的"仁"的观念,而是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三是中正和平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