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分析了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价理论分为基于经济学的定价理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价理论以及基于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理论三类,并就不同的定价理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对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的梳理,认为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机理和定价模型及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建立等是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林业──环境林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森林生态功能产出的实际与国际上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出发,通过多年对森林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初步提出中国21世纪林业的基本走向──环境林业的设想。环境林业是将在林环境产品与服务通过科学的计量、计价与核算,根据人类对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和相关产业部门的市场需要,逐步建立森林环境资源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在政府参与和协调下,逐步解决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经济补偿,这是摆脱林业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对环境林业的认识与推动虽然很难,但应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3.
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森林环境资源价值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估遵循的环境价值观、评价的理论基础、现有的评价方法及应用成果的归纳、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是在国有采育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机制先天不足。虽然近年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森林旅游在我国是一项新的产业,目前的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体制的不健全已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合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对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现今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我国森林旅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受到经营机制的限制,森林旅游业,尤其是地方性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出现了重重阻碍。文章从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着手,对经营权市场化过程中涉及的双方权利义务、资源定价、价格程序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莉  田国双 《林业经济》2012,(4):47-50,96
以保护森林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为目的,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进行种质资源的界定,侧重在微观层次上从定量角度,运用会计学的方法对森林种质资源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环境政策和加强种质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森林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森林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计量,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林业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有些计量模型在理论基础、概念界定、方法设计上存在很多混乱,其计量结果言过其实,说服力较差,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功能计量替代效益计量;以总效用替代边际效用;各种重复计算与替代计量。  相似文献   

8.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与对比,从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方法、森林旅游资源经济评价以及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出各种方法的利弊与适用范围,为以后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吉安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背景,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景观、旅游资源、生态文化等结合不够紧密,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及其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作用与贡献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上考虑不足。因为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城市森林资源质量和优化城市森林资源结构,因此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建设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森林人家"示范点,完善森林旅游示范设施,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服务体系工程等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是重要的旅游地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给我国相对薄弱的自然旅游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破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对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做评价研究很有必要。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着眼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对长白山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内各项指标的调查研究,选取代表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多个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化处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分级赋值评价。得到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价分数为81.8分,属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类别。  相似文献   

11.
谌丽  王蓉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6):486-488,493
森林资源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实现公民环境权的主要载体。公民基于森林资源的环境权包括与森林资源有关的公民良好环境权和公民基于生存需要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权2个方面。结合中国实际,这类公民环境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二是公民基于生存需要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权落实中问题突出。因此,应尽快实现公民环境权法律化,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林农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森林资源物权概念的拟定,从行政化与物权化博弈的角度重新界定森林资源流转。在此基础上,对重庆森林资源流转立法存在的流转形式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流转方式立法缺失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的建议:进一步明确合法的流转方式,确立抵押、继承的流转方式,流转限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改制度下辽宁省林业资源要素对收入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政策背景,以林业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业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对林业收入的影响,计算各影响因素对林业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集体林改制度是影响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林木资源和林业从业人员数对林业收入的增加的贡献率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的几点商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聂华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222-223,235
森林资源价值计量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误区。森林资源的功能不同于效益 ,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的森林资源功能不产生效益。森林资源的总效用不同于边际效用 ,森林资源的价值由其边际效用决定。森林资源价值计量中存在着一些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15.
林纸一体化是一种新的产业格局,是世界造纸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造纸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新格局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环境资产几方面,对林纸一体化企业营林过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促进企业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有助于政府制定出有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森林资源破坏性采伐使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提出了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等川西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应侧重从市场化角度入手。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衡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产权激励和灵活的竞争实现多层次林业投资渠道,推动森林资源及环境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建立森林资源开采、流转、使用评估体系等都是值行推荐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深入实施天保工程 为实现林业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简要总结了一期工程10年来在促进全国森林资源增长、恢复森林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探讨了建立天然林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森林资源保护的社会林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裘晓雯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5):312-313,316
本文阐述了森林资源的物质性、生态性和社会性等三重属性,指出了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森林资源保护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需要广大群众特别是乡村农民的参与。作者从观念、制度、资源配置、实践等方面论述了森林资源保护的社会林业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