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株硕大的麦穗下安居乐业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是你不舍的子民——题记稻谷的光芒厚实朴素充满暖意呈现生命的色泽一个种族孕之于天地之精育之于日月之华的色泽一种文化的色泽静默的稻谷她的光芒灌溉着我们让我们号啕或者陶醉从事战争和平以及劳作如火如荼生生不息淹没了菜色或饱嗝的日子麦苗拔节的声音在一个阒寂的月夜有一种声音从辽远的地方漫来执著地濡湿你的梦境让你的灵魂震颤不已那是麦苗拔节的声音从惊蛰到谷雨这种声音和三月一起翠绿得让你无法拒绝使你想起某个人的目光想起如酒的乡音在冬夜是怎样呵护远羁的心灵麦苗拔节的声音绿色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拍打你的胸腔你静静地倾听自己感到骨骼正伴着这声音的节奏橐橐生长玉米的恩情那一刻玉米蛰居黝土思想明亮情怀独诉如我慈爱的母亲在无风的黑夜手秉红烛向窗不语蛰居黝土的玉米你的身体里蛰居着我营养我的羸弱羞愧我的自尊你恢宏的心音源源智慧我愚钝的头颅一千次拒绝我的感恩蓝天下一脉葱郁的叶片指向阳光沙哑地歌唱我止不住泪流满面玉米玉米我是你永远诚实的孩子风中的红高粱于是有一支歌从炼狱辉煌地分娩太阳的潮汐汹涌血脉土地再也无法温情地老天荒的黄土风里褚黄的脊背展开一幅龙族的旗帜被火脍炙过被水温柔过被刀凌迟过的茁壮于世纪风中的...  相似文献   

2.
以其真挚的影像创作,和小川绅介一起被喻为日本纪录电影之双璧的土本典昭故去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里,土本的作品,特别是以《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为代表的水俣系列,开始在日本各地被重新认识,在海外也显露出重新评价的趋势。不久前,我参加了土本作品的放映活动,再次观看这些作品,不得不为我们在电影制作当初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剪辑、声音的处理等后期制作的上的精致和技巧的娴熟而感叹。  相似文献   

3.
我的策略与我的同辈们相似,源自古老的萨满教目标:与世界进行交流。杰拉德·马特:你在波兰的一家周刊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春天的坎托》的文章,文章中你提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把你与波兰戏剧家泰迪尔兹·坎托(Tadeusz Kantor)相比较。你介意这种比较吗?在你和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发现某些共通之处,比如使用假模特人和仿真物品,作品中经常出现流浪汉和旅行者的形象等等。你对他的艺术了解到什么程度?在波兰,如果不去熟悉坎托的话,还有没有可能研习艺术或者做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北京     
我是你是我I am You are ME:展期:2009年7月11日至7月29日展出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A展厅、3B展厅策展人:全丙森、王春辰此次国际电子艺术展主要为通过身体感官的创造性转换,来观看、感知身体的感觉。展览将汇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20位艺术家的作品,以互动电子作品为主,如以手对风的触摸来感知"看见"绘画、用面部表情演奏的数码乐器、对人们的声音作出反应的机器人、一张可以把手的触摸转换成光线的桌子、可以将盲文变成声音的装置,根据观众心跳来演奏的悦耳铃铛等。  相似文献   

5.
《回家计划》将会以延续的方式在北京的伊比利亚艺术中心重现,我把它分"影像式"和"概念式"记录两部份。今次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由志愿者代替艺术家执行,我的思考重心是如何把这件概念及行动式的作品记录、传递及延续下去。完整概念请见《回家计划》(台北)。  相似文献   

6.
"……隐藏地越多,显露地越多。秘密是个人的,总有东西可以发现。"杰拉德·马特和安吉拉·蒂芙:你最近出的这本《移动的画》的封面上,有一个作品使人联想到杜尚1926年创作的《艾华士光盘螺线》Discs-Avec-Spirales)。杜尚的《回旋浮雕》经常在你的作品中以拼贴画或者其它稍有改动的形式出现。杜尚或者超现实主义对你的作品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空间声音"(100公里/小时100分贝)是马尼克斯德·尼基斯与爱德文·范·德·黑德制作的一个交互声音装置。在这个发动机驱动的装置中,一个扬声器安装在一个几米长的胳臂上。如同看家狗一样,这个机器会扫描周遭的环境寻找参观者。随着旋转胳臂有力地巡回摆动,它将进行更细致的调查。马达越转越快,你将听到马达旋转强有力转动的声音。当扬声器的呲呲声扫过你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空气的流  相似文献   

8.
初夏的夜晚,我从高考补习学校教习完语文课回家。夜已很深了,乐山城格外宁静。街上行人稀少,珍珠般的彩虹灯下,几个环卫工人正在扫街。一辆洒水车来回不停地歌唱着,随风扑来一股淡淡的夜来花香……“屈老师———”声音清脆。循声转过头,只见一位拿着扫帚的姑娘站在我面前。是谁呢?我不禁纳闷。“怎么,不认识我了?”姑娘顽皮地又问。我仔细打量,姑娘看上去二十岁左右,身穿嫩黄色连衣裙,脚蹬白色高跟凉皮鞋,头发扎成一束漂亮的凤尾搭在脑后,脸上戴着一副大口罩,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流露出诡秘的微笑。“……”我茫然。“你猜…  相似文献   

9.
故乡(散文)     
故乡,常常因俗事而遗忘,常常被挂念所忆起。故乡,在朝风暮雨的间隙常常悬垂起一张泛黄的屏幕,任充满喜怒哀乐的往事一次次无拘无束地滚动,浮沉。那些滚动也许是短暂的,也许是持久的,抑或某一次画面出现了被划伤的碟片一般戛然而止的停顿,跳跃,那些镜头也仍然分外亲切,分外柔美。对我来说,许多伤感的怀念容易被记忆,而更多美好的瞬间却容易稍纵即逝。父亲的老家离我们现在居住的县城仅仅十余公里,他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已经永远与他们热爱的那片故土融为一体了。每年春节,父亲、我与兄弟姊妹返家一次,上坟、烧香、燃放久违的爆竹,为故去的亲…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德里亚·布罗克曼:你最近的项目,包括活动版的"thezgodlocator"和"在Disko前的死亡",这些作品在光滑而透明的表面之下,几乎无法隐藏的是他们混合的且有时荒谬的机械装置结构。五年前,巨大壮观的装置作品"the zgodlocator"由于其表现出的与电脑硬  相似文献   

11.
皮特·里克提,他是瑞士电影中心推荐的五个愿意到草场地工作站做工作坊的瑞士电影人之一。皮特·里克提追求深度表达、自由、随意的镜头画面和严谨、非常有层次的影片结构,令所有人着迷。这是极具影像专业水准,但完全追求个人自由表达的影像作品。在当下纪录片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X光的代名词时,皮特的作品体现了离开大命题的个人表达的自由,同时也让人领悟到,今天时代里个人问题和遭遇依然是最具体最难解决的麻烦。所谓深度表达也还是人的问题。我在邮件里和皮特交流时说,我喜欢他的这种个人影像方式作品,他回答说,他愿意说自己的作品是影像随笔。这个专辑介绍的是皮特·里克提在草场地工作站今年交叉活动中放映的五部电影作品,以及相关他的作品评介。非常高兴皮特专门为这个专辑撰写的文章,这是他在结束草场地工作站的工作坊和放映活动回到瑞士后写的。在此也特别感谢宋田的英文翻译和许评修的德语翻译。  相似文献   

12.
张雨:你在2000年策划过一个叫声音的展览,这个展被称作是声音艺术在中国的一个开始。声音艺术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李振华:带有声音的装置作品比较早就有了的。早期,在整个媒体艺术开始的时候,声音就一直和艺术在一起。但是我们做那个展览的时候,里面的艺术家张慧、石青、王卫都是在解决以声音为主体的问题,通过声音为主线,引发视觉的创作。所以虽然那之前也有过一些带声音的作品,但如果就你说的声音艺术——以声音为主体来创作的,那个展览确实算最早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伴着飘雪的日子,悄悄而来的是一缕难眠的思绪和淡淡的忧伤。干会计工作,一晃已是四个春秋。曾经有过美丽的梦,已成记忆。 茫茫人流中,苦苦寻觅的是一种心灵所渴望的辉煌。多年之后,那片失落的风景是否一样迷人。 纷纷洒落的心事如同飘舞的雪花,难忘昨夜梦中的滴滴清泪,人生注定要有起有落,忘不了自己曾经爱过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也许来生有缘。 仰望着飞舞的雪花,我听到纯洁宏亮的声音在叩击着自己的心扉。迷茫  相似文献   

14.
最近,市里对商业贿赂查得很紧,因为有人栽在那上面了。一家市直属医院外科主任"进去"了,听说是吃了太多的医药回扣,分配不均,被同事举报了。一时间,我所在的医院也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如果有药商嘴巴子不牢,被人一套,牵涉到自己身  相似文献   

15.
我现在拥有几个blog,但我身边不再会有属于我的日记。日记被传统的定义为属于个人使用,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据考证,最早日记是用于记录生意,后来人们用日记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心里活动、思想总结。在时间轴上,大部会人会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有一部分人记录将要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眼石磨。每每吃过晚饭,娘就让我和姐推。磨瓜干、高粱、玉米,偶尔也磨小麦。磨道里,我度过了许多童年时光。和姐推起磨杆,一圈又一圈,走啊走……走过了冬季又迎来了春天,可始终走不出石磨那个圈。石磨“呼呼噜噜”,像打雷。刚开始推时还觉有趣,慢慢就烦了,腿开始发酸,一圈比一圈慢了。我无精打采地走,总盼望娘快忙完家务活把我替换下来。围着石磨的那个圆盘被我和姐踩了一个圈,闪出幽幽的光亮。姐姐的脸上渗出汗珠时,我就说停停,喘口气。姐说,看天上那月亮像啥?我说像小船,悠悠地荡在海洋里。娘在一…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这个项目的缘起是我曾参与其中,后因为其讨论导向被引向艾未未问题而退出。-empyre-的发起者为Melinda Rackham和Edward Sanderson,我认识Edward Sanderson已经有3年多的时光,很喜欢Ed的沉默和慎思。此外,这个项目还有很多我认识的艺术家、批评者参与其中,我也就欣然参与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谁是下一位‘炙手可热’的艺术家?"我在演讲或者发言时,总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尽管在每一次演讲和发言中,我明确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人们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了证明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我要说,所有从事艺术经营的同行们,无一例外都有过这样的遗憾:我本来可以买到某艺术家的某件作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失语以及半失语状态是我喜欢的题目。我试着找出可能的方法向人们介绍这一状况。——塞尔盖·布加耶夫·阿弗里卡杰拉德·马特:在我看来,开启人们对情感的感知·挖掘——如果你同意这一点的话——我们身上具备的、但却被深入社会机理的理性至上原则束缚的创造潜能,是你  相似文献   

20.
作品的反面?     
孙逊 《致富之友》2011,(3):56-61
关于我的作品,总是被归类到实验艺术或者是实验动画,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其实我看自己的作品,确切的说很原始,甚至连早期的工业动画都算不上。因为我的作品选择的其实是最笨的一种办法了,就是每一桢都是纯粹的手绘,绝少电脑技术,电脑对我来说就是瓶儿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