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重大突破,小额信贷作为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可以为农户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的机会,它具有缓解贫困和增加收入等作用,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扶贫型小额信贷可有效瞄准贫困农户,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的金融约束。但是,本文对仪陇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实证研究显示,即便在信贷供给充足、贫困甄别严格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对贷款的有效需求,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最低收入水平的贫困农户仍难以有效利用互助资金的贷款服务;扶贫型小额信贷仅仅为贫困农户获取贷款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农户能否有效利用这个平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指望仅仅通过提供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即可解决贫困农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阐述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的内涵及其对化解三农问题的价值;从制度体系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及业务运作风险等方面揭示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创新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的资本结构及优化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的业务运作能力等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4.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 财政履行公共职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农户的扶持等都属于财政支持范围,把本属于财政的职能由金融机构去服务,结果只能是低效的。如对贫困农户的救济应该属于财政支持的范围,而我们经常把它纳为小额信贷的支持对象,简单地把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缓和农户脆弱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两个操作时间较长的GB模式小额信贷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小额信贷对于最贫困农户存在隐性的门槛,小额信贷是通过有效缓和农户脆弱性来防止农户陷入贫困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额信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了多种模式,许多国家利用小额信贷办法在解决贫困户融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在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发展小额信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小额信贷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农村信贷担保、农业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我国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或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他们提供的担保的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很难等同,因此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引进商业担保和保险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农村地区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文阐述非政府小额信贷业务的内涵及其功用,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业务的制度体系建设失范,缺乏小额信贷业务的永续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低下等方面探讨我国面向农户的非政府小额信贷业务的问题,并从健全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业务的监管体系,创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的业务形式,强化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解析其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简称的小额信贷,始发于亚洲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它是以特定地区(低收者相对集中区)为区域,通过直接向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达到千千万万个低收入者获得自我就业和发展机会,同时达到小额信贷机构自我生存和发展目的的一种小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国外 30多年的小额信贷扶贫实践以及我国近几年在各地的试验,已经体现出小额信贷虽然称作“信贷”,但它却不同于一般的信贷行为或银行行为;同时它虽然是新型的扶贫模式,却又不同于我国一直执行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因此说,小额信贷有着区别于其它信贷…  相似文献   

10.
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简称,也称为微型信贷扶贫,它是通过直接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扶助他们走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同时,从事小额信贷扶贫的机构也能通过服务达到自我生存和发展。国外近30年的实践以及我国近几年在各地的试验,均有...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了多种模式,许多国家利用小额信贷办法在解决贫困户融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在整体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改的过程中,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小额信贷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推进小额信贷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Micro 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小额信贷的宗旨是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观企业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我国的小额信贷是在1993年由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首先引入的,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0年开始,农信社根据央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2亿元.农户贷款中无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是小额信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小额信贷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事业。只有实现了小额信贷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覆盖,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才真正具备现实基础38年前,孟加拉尤努斯教授从第一笔27美元的贷款开始试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创新运用金融服务的力量帮助贫困妇女及其家庭脱贫,至今已经有800多万孟加拉国"穷人"借款者受益,并且这种先进的"小额信贷"模式已经在全球100多  相似文献   

14.
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太康县农户小额信贷为例,分析小额信贷在信贷条件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等方面对农户的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小额信贷增进了当地农户进入信贷市场的机会,增加了农户收入.同时,农户小额信贷也存在一些功能缺陷,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CFPA)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工程刚刚起步,在部分贫困县设立了10家农户自立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SSCOP),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如今,CFPA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已成为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的信贷扶贫项目。已累计向26个贫困县的19.5万多农户发放小额贷款7.7亿元,共有70多万贫困人口直接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引导贫困户参与企业化经营,推动产业化发展,是个别贫困户独立完成经营活动、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吕梁市正积极采取措施满足贫困农民的脱贫需求,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扶贫小额贷款运用模式。为了更好地让贫困农户受益,通过研究吕梁市小额信贷运用模式,分析了小额信贷在运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约纳斯教授提出的。孟加拉小额信贷的成功使这种信贷模式风靡全球:小额信贷模式。这种着眼于“造血扶贫”。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试点过程中。却面临不少困惑.主要是小额信贷资金不能到达贫困农户手中,对此。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财政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贴息。如果取消贴息。提高贷款利率?小额信贷资金就会自动寻找到目标群。笔者认为。从农产信贷行为来看.财政贴息不应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18.
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商洛模式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商洛模式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1)在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欠发达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农户间的联保,充分利用民间交往过程中所积淀的有关农户的资信信息,促进农村金融交易的发生,同时为实现农村金融安全构筑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2)从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农村合作经济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是家庭小规模经营的条件下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农村信用社要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3)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进行联合,共同发展;(4)农村信用社应该把小额、微型贷款作为目前信贷营销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贫困农户的脆弱性与小额信贷的风险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侧重从小额信贷对脆弱的贫困农户的风险防范和缓解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脆弱性问题是当前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各种风险的存在使得脆弱人口陷入贫困,而小额信贷的特殊作用则在于风险的防范和缓解,从而减少了脆弱人口陷入贫困的实际可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虽已提出多年,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恰当可行的途径来解决.本文首先论证了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之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尚待突破的瓶颈,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