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会引起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全面改观,最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良,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推进。可以说,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确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农业环境的洁净 新农村建设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吴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农村"三清、三绿"工程,积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洁净了农村环境,为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当前,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收入提升,但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发行支持农村旅游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农发行业务拓展以来,农村旅游生态环境建设贷款已成为农发行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支农手段。笔者以支持江西景德镇市瑶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贷款为切入点,就农发行如何进一步支持农村旅游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支持农村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一)农村旅游富农的市情需要农发行  相似文献   

5.
邵晖 《农村经济》2007,(9):40-42
大城市郊区农村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特殊性性.本文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特点,提出了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应以小城镇为关节点,集中资金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农村及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农地,保留农村形态,注重农村的规划、生态环境及民俗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新农村,打造生态农村和美丽乡村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为广大新农村建设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要加快政策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加快农发行现代化进程,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我国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出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思路、办法,加大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力度,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建设三大领域,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对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本文共设置了三大类44项指标,力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测度,以深入理解和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循环农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看点一:发展现代农业仍是建设新农村着力点。“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将与金融部门联手,先期扶持五大领域:一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农业资源开发相关的现代农业建设;四是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但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给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挑战。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且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2006,(1):17-17
[本刊讯]全省农林工作会议近期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旨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我省建设新农村的主攻方向。副省长黄莉新出席会议并讲话。过去一年,江苏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总产持平略增,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农民收入完成全年增收目标。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农业经济》2008,(1):10-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成为阻碍农业发展、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众多,但其实质原因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在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法律体系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保障。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政策,忽视法律,这也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开展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权益保护受到严重影响,进而让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工作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新农村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和农业规模化发展需要,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农业法律保障。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历程,然后探讨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最后给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不断向信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加速推广农业科技及劳动成果,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优化相关经济结构。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然后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下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当期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的生态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不是很协调,面临着一些困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政府应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两手”: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国内外经验反复证明,城镇化不可能取代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协调。新农村建设不是城镇建设的翻版,应该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有利于保持田园风光、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保育良好生态、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加大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手段.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植根于基层的政策性银行,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发行山东省临沂市分行立足当地实际,在确保粮棉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支农范围,调整信贷结构,重点加大了对特色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08年末,该行已与100多家客户建立了信贷关系,贷款余额34.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1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达到了银行、企业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