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十年前,安徽小岗村的18位村民冒死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沉寂了近30年后,小岗村以“土地流转”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严宏昌等18人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村民1978年底,小岗村严宏昌等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张揿满红手印的大包干秘密誓言,不仅催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同时也给新中国带来了一种翻天覆地的新气象。正是这18位签下的“大包干”责任状的农民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3.
“大包干”结束了小岗人民的讨饭史,而今,小岗人更梦想“口袋鼓起来”。28年前,一场震惊全国的包产到户在这里发轫,“小岗”自此成为农村改革的一个标签。28年后,除了“大包干纪念馆”及“小岗”名称之外,这里却老气地“沉默着”。“一朝跨过温饱线,廿年没进富裕门”,人均4000元的年收入除了让小岗的人民维持着温饱生活外,没有丝毫“明星村”的风采。“大包干”治了穷,却没能致了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小岗还会继续沉默吗?艰难“重”走合作路今年春天,小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次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在安徽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4.
文章详细阐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滁州特别是凤阳当时的农村状况和广大农民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进行的艰辛探索。滁州农村干部群众从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到"一组四定"到借地渡荒到联产计酬大包干到组。小岗村21户农民又偷偷搞起了大包干到户,大包干到户的模式后来很快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芭蕾”的凤阳花鼓曾经响彻华夏大地;1978 年小岗村率先在全国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序幕;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联合授予 “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因此,凤阳被誉为全国著名的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和石英之乡,这在中国2000 多个县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6.
走近小岗村     
春节前夕,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我慕名来到了小岗村。尽管路旁的小溪仍结着薄冰,但麦田里泛漾着的些许绿色,却使人们闻到了春的气息。车驶上小岗路不久,一座牌坊便进入视野,上书“凤阳县小岗村”六个白底红字,高耸在村子中心的“友谊大道”上。两侧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宅院,老人、小孩围扎在一堆,尽情地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或聊天,或德戏,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在“小岗村大包干20年展览室”里,讲解员正热情地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实行大包干的艰辛历程和巨大变化,诉说当年18户农民,在破旧的茅草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下,那义无反…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县情加速经济发展吴庭美,凌炳南安徽凤阳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事影响较大,一是出了个出身卑微的皇帝朱元璋;一是农民创造了大包干。但朱元璋当了皇帝并未使他的家乡富起来,凤阳人真正告别贫穷是在实行农村大包干之后。自1978年从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继而席卷全...  相似文献   

8.
周沛  孙霞 《江苏经济》2001,(6):25-27
农村社区发展道路与模式既受制于具体社式的客观自然历史条件,更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创造性抉择。本作在对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引发了发展模式这一现实而有趣的论题。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的南街村虽因“意识形态立村”、建立“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实践而引发争议,但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和乡镇工业化的道路却使其由归初的传统农业区成闻名迩的现代化农村社区;华西村则高举大富、大农业、大天地的旗帜,一二三产业并举,两个明一起抓,进而成为“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曾以“大包干”晓誉天下的凤阳小岗村,因家庭经营分散,缺乏权威领路人,而最终难逃落后农业社区的窠臼。由此看来,选择好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模式才是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情省力》2007,(6):26-29
三十年前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和肥西县山南村率先实行的农业“大包干”启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发源于安徽,“三大改革”对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30年来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安徽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变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1978年12月的一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贫困农民,为了不再挨饿受冻,冒着可能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这些淳朴的农民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一举动,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大包干协议,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26年前,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以大无畏的精神,按下红手印,实行了大包干,开中国农村改革之先河,一举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又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又是中部地区的滁州市,过去解决温饱靠的是大包干精神,突破了旧经营体制的束缚,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弘扬大包干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新一轮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2.
李斌 《新财经》2009,(12):27-28
连“猪坚强”都能活,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是马云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的豪言。2009年,世界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华尔街的“百年老店”一家接一家倒下,国内大批的中小企业停产甚至关闭,依靠出口的中小企业,更是艰难。2009年,有人说“不生产等死,生产是快死”。那么,中小企业到底是如何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神奇之变 当思想的翅膀从“鸟巢”飞回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严俊昌等18位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神奇之变 当思想的翅膀从“鸟巢”飞回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严俊昌等18位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3月下旬,一则《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的新闻称,小岗村人感到“现在单干搞生产是搞到头了”,正在酝酿重返发展集体经济之路。作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小岗村的动向值得老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关注。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设计是“两个飞跃”。他坚持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规划了“两个飞跃”渐次实现的现实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到小岗村.在一次又一次地为小岗送上各种赞美语言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小岗人的迷茫.是继续走"大包干"的道路决不动摇,还是放弃单干重走"合作社"道路?是学习华西村和南街村将小岗村也变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村庄,还是鼓励农民抛弃土地进城成为市民?时间在变,社会经济大背景在变,小岗村和承包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变,是唯一的希望;解放思想,永远没有终点.  相似文献   

17.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目前社会上很多人用这句话形容这个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2008年5月,《中国经济周刊》随搜狐2008“中国速度全国行”走进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相似文献   

18.
郭国旭 《发展》2014,(11):36-37
正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破冰,而开启农村改革先声的"大包干",源于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的敢于"冒险"。所以,农民群众是最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慧  渝京 《新财经》2008,(6):72-75
三十年前,宁可打花鼓,不顾集体田,十八红手印,敢为天下先。三十年后,小岗村发展成了什么样子?那18个敢为天下先的农民又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农村改革来说,“小岗村”已经成为一个符号,那18个血红的手指印,是改革先行者留给国人的壮烈记忆。在中国西部,也有一些地方像安徽小岗村一样,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