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将乡村振兴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导。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备的法治体系,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健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量,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乡村基石。加快形成乡村振兴领域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严格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持续深入的乡村普法工作机制和浓厚热烈的全民守法氛围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提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现代乡村治理中倡导法治思维、重扬乡风德治教化、维系乡村自治体系、传递乡土情怀,吸引新乡贤回乡发展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效开展,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治理主体凝聚力低,新乡贤参与治理上的沟通和乡贤法律知识体系有待提升等问题。文章从公共行政中管理、沟通网、法律途径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振兴乡村文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发展路子。位于宁海县力洋镇的海头村,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亩、总人口1616人,这些年来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党建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为宁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于国情民情,顺应广大农民的新企盼,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主要法治问题为:农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涉农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法律氛围;坚持立法先行,形成完备的"三农"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机构建设,夯实依法振兴乡村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中的标准化功能和定位及推进美丽乡村民主法治标准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当前湖州市美丽乡村民主法治标准化建设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加强美丽乡村民主法治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创建流程标准化;法治宣传标准化;村务管理标准化;"三务"公开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和社会治理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实现。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难点和问题,这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乡村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落实人才强农战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多方联动的文化治理格局;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强化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布局。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近日在宁波市象山县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会前,与会代表分别考察了象山县墩岙村、方家岙村、高泥村、溪里方村、旭拱岙村。另悉,6月11日,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宁海召开。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一个都不能落下,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大力推动乡村建设,乡村良好发展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适宜、乡风淳朴、治理良好、生活富足。乡村的振兴务必要做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做到全面的系统振兴全面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人才,积极增加农村农业投入,加强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爱华 《黑河学刊》2023,(6):124-128
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治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乡村治理问题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全面推进,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功能与社区治理的内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使得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成为可能。本文着眼于乡村治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价值理念、工作方法分析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势与挑战,并积极探寻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海曙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增区域多为农村区域,健全和深化"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民心所向,意义重大。海曙区应以"更快一步、更进一步"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构建"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区域发展的新态势和农村群众的新期盼。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各类型、各领域、各层次青年人才积极参与。科学认知乡村振兴所需的青年人才类型,可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更加清晰的引才思路。因此,文章分别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育需求入手,将乡村振兴所需青年人才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社会人才;按青年人才的地域来源分为本土型、嵌入型和返乡型;依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层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引领型;按照青年在乡村振兴场域所作用的领域分为服务型、传承型和治理型,分析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作用,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正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是促进乡风文明的要求,也是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要振兴,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村民自治有序运行,确保村"两委"班子公道行事;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监管,铲除村霸滋生的土壤;同时,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彻底斩断村霸的"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任旭东 《发展》2021,(1):61-62
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基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和重要组成,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题中之义的"组织振兴",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在长寿区,一场以打造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战役,正深刻影响着长寿乡村的未来。在这场战役中,长寿区通过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大管控、大教育、大执法,走出了一条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心治"六治"融合的新型治理之路,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全区群众安全感指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国家战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制度、乡村治理、乡村文化的历史变迁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借鉴。乡村振兴可从"家国情怀"的顶层设计进行研究,家族情感构成乡村治理的血缘纽带,家乡情结构成乡村治理的地缘凝聚,家国情怀则奠定了国家政权稳定的基层结构。从家族、家乡和家国三个层次推进当前乡村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回应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呼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简单化治理的困境、城乡统筹治理的困境和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必须要通过构筑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构筑土地制度的创新与协同机制、构筑农村社会中的“人”“地”“钱”资源激活制度,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门发文,对接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农村社会组织在提升产业发展、美化村庄环境、加强社会治理、倡导文娱新风、弘扬优秀文化、关爱留守人员、助农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囿于组织牵头人才欠缺、活动经费保障不足、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员履职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其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大力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也需要克服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种种局限和困难,坚持党建示范引领,加强宣传引导,狠抓运行管理,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村社会组织规范运行、行稳致远,方能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乡村发展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法治建设角度出发,探究运用法治的手段治理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力求寻找法治方式,为解决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