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晨星  董媛媛 《山西农经》2020,(1):94-94,96
绿色无公害农作物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种植栽培的现状和不足,分析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原则,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方向,促进农业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正一步步发展。为了使农户生产出的蔬菜更加优质健康,从绿色农业种植到绿色农业防控,陕西省宝鸡市农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就陕西省宝鸡市无公害蔬菜的绿色栽培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绿色栽培技术的运用,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快宝鸡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市场上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本文通过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可以提升其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在对绿色无公害蔬菜进行种植管理时需要做到绿色选种、播种,使用无公害种植技术,积极防范病虫害,合理选择种植区域和土壤,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其技术已趋向成熟。以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作为研究重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作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料理,大蒜的栽培技术一直受到社会的瞩目,栽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为整个农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大蒜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需要采取无公害的栽培技术,提升总产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环境和土壤污染,从而促进整个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白皮大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我国种植业今年将大力推广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十大技术。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我国种植业技术推广正在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方向发展。这十项技术包括,优质早籼稻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特(专)用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棉花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果树高接换种和水果套袋装技术、无公害蔬菜和茶叶生产技术、旱作节水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了保证重大技术推广目标的实现,今…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主要优质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主要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水果高效生产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新饲料原料开发应用技术畜禽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应用技术淡水池塘 80∶2 0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技术南方农田高效立体农业生产技术名特农产品栽培技术脱毒薯 (马铃薯、甘薯 )高产栽培技术果实套袋与高接换种技术设施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滩涂贝类养殖技术稻田工程养殖名特优水产新品种技术浅海贝…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蔬菜种植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是为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也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兴领域.本文从重要性、推广现状以及推广策略这三方面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阿根廷的大豆产业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贴政策支持,而且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农业政策严重不利于大豆产业发展;阿根廷的大豆科研也远远不如美国和巴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阿根廷的大豆产业居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因此,考察阿根廷的大豆产业发展对于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4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承担的"花生无公害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在莱西市望城镇两处8亩无公害示范田进行了复测。无公害区和常规种植区荚果产量分别为526.6kg/亩和515.4kg/亩;无公害区的花生亩产量均超过千斤,并略高于常规种植区。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花生生产大国之一。但近几年来,我国的花生出口严重受阻,主要原因是一些花生进口国转而进口绿色、无公害食品,冷落了我国的花生和花生制品。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积极实施省政府提出的"农业科技三零工程",进行了无公害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徐秀娟研究员带领本所科技人员,根据不同地力、不同水肥条件、不同花生品种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为了控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用量,他们施用了济南市绿光生物工程公司研制的绿华牌微生物复合肥和其他一些生物农药。播种前,他们对所选地块的肥力条件和施入绿华牌生物肥料后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大豆在我国较为常见,属于经济型农作物,常见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使大豆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提升了大豆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但部分农民群众在进行种植过程中未能掌握先进的技术,造成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本文从现阶段大豆栽培技术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探索大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水肥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对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这推动了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漫步于商品柜台之间,带有太阳、叶片和蓓蕾图案的商品正在增多。它就是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绿色产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崇尚纯天然、无公害,追求健康生活,成为人们的消费主题,绿色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绿色食品"走俏我国市场的同时,按国际标准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有机食品"也在迅速发展。由于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有机食品"以其无污染、品质高、口味好的特色,在欧美市场日受欢迎,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开发的"有机食品"如大豆、菜叶、中药材等已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额逐年扩大。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冬季通风降温、春季隔热密闭和夏季补充冷源为主要内容的控温储粮技术集成,开展大豆控温储藏安全度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温储粮技术集成能有效确保大豆基本达到准低温储存要求,控制储粮害虫发生,实现免熏蒸储藏,进而实现大豆绿色无公害储藏.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我国也是我省主要粮油作物之一,建国后由于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大豆生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均亩产由61~65公斤提高至89公斤。随着杂交优势新技术的发展和扩种经济作物,带来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杂交玉米,杂交高梁及经济作物等面积不断发展,我省大豆面积逐渐缩小,由50年代的974.6万亩下降到1989年的555.3万亩。在这样急剧变化中,大豆生产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在大豆科研上能不能有所突破,为生产上提供新成果,成为摆在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省大豆科研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人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先进的栽培技术涌现,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棉花间作辣椒就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植株间种植辣椒,通过调整合适的间作距离,配合有效育苗、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文从辣椒品种选择开始,详细探讨棉花间作辣椒绿色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相关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晓丽 《山西农经》2014,(3):110-112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南菇北移"的发展,香菇栽培得到迅猛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农村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的一套适合北方推广的架式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小麦是我国北方独特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广大群众关注、喜爱。我国黑小麦经多系列开发,在品种培育、种植面积、种植研究、出口创汇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经济效益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其绿色发展理念及技术栽培符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分析了黑小麦推广的意义,探究了绿色黑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以推广绿色黑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上思果蔗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果品,其皮薄、汁多、味甜、松脆、富有营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果蔗的品质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果蔗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将果蔗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良种选用优良果蔗品种是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上思县种植的"华南54-11"果蔗品种,以其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而深受农民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绿色无公害水果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日常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果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植保工作在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减少污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节目中主要介绍了农业防治的情况,以及在果树生长季节,栽培技术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等方面专家也做了详细的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