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如何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如何体现民主、尊重民意,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把惠及八亿农民的好事做好,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蒋勇 《当代陕西》2006,(8):45-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如何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就我们宁条梁镇而言,核心是要如何抓住这项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敏 《浙江经济》2006,(14):29-31
“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互惠共赢之举。[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本文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几点思路,以利于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使民心工程真正让广大农民受益,注重实效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农民拍手称快。但是,他们也有一些担心和期盼。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情省力》2006,(5):30-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于“三农”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当代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佳 《天津经济》2007,(1):50-5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惠及广大农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承担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根据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暑假期间我对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县淮卫镇幸福村和雪华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卫生健康、经营管理及民主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人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100个村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正在全面实施并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步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仪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刚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农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指的是思想上重视农民大众的历史地位,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实践中把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的人格,保障农民的权利,维护农民的利益,群策群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贯彻“以农民为本”的根本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蒙英姿 《广西经济》2007,(3):44-4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挥好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应切实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5.
王维军 《发展》2007,(6):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农民的自信心鼓舞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何帆 《宁波经济丛刊》2006,(5):11-14,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基本力量。没有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无法实现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没有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许艳秋 《辽宁经济》2006,(11):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日前,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农村的调研,深深地感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如何扎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好突破口至关重要。按照抓新农村建设应从见效最快的事惰抓起、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的要求,我认为,应将村容村貌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首先让农村面貌尽快“变”起来,“新”起来。  相似文献   

19.
赵计芝 《魅力中国》2014,(3):366-366
农村职务犯罪预防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对农村发展的一项英明决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宏伟蓝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新农村法治建设的主导力量,检察机关责无旁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在农民,关键在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处于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第一线,既是农民群众的带头人,又是党和政府形象在最基层的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检察机关着力开展村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为朝阳产业,奶业实现现代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强壮国民体魄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为中国奶业之乡的丰润区,奶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