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大地是人类永恒的母亲。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们格外深切地感念土地。把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并隆重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既希望藉此表达我们对大地母亲的殷殷情怀,也希望进一步唤醒我们的土地意识,把握好形势和要求,备加珍惜土地,备加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征缴增值地价或者无偿收回”。这一“土地新政”的发布和执行,对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保障群众的住房需求,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年来马鞍山城市建设用地情况的趋势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选取了建设用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闲置率三个指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定额指标法和实际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建设用地的潜力,结合当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综合提出挖掘土地潜力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以真正实现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毛德爱 《魅力中国》2014,(24):50-50
土地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做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相协调,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解决新型城镇化中的用地“难”,必须牢固树立“小土地、大发展”的理念,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城市框架的指导下,为了实现“优化战略”和“协调战略”两大目标,必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土地刺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要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4月14日开始,杭州正式实施《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亩产倍增”计划》),通过这一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政,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的门槛,对杭州存在的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圈而未用等低效用地,进行腾退收回。  相似文献   

7.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以“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用地投入与产出”为目标,重点通过“合理利用、控制增量、盘活存置、提升质量、统筹用地”五大途径.全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要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盘活利用土地存量,科学制定土地使用标准,健全集约用地内在机制,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土地和资本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两大轮子,“地根”和“银根”从根本上决定着房地产业发展的大势。2005年初,土地监察制度正式启动;“土地有偿使用费先缴后分”的新政开始实行;2005年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即将出台。此轮政策实施中,国土部门征收土地闲置费、无偿收回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等政策。近日国土资源部刚刚完成了对24个省(区、市)用地供需矛盾、土地集约利用等问题的调研,并形成146份报告。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土地基本国策、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市土地管理部门针对我市用地实际,开展了多方面的节约集约用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撰文希望进一步唤醒大家的土地意识,把握好形势和要求,倍加珍惜土地,倍加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徐绍史强调:土地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秋万代。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  相似文献   

12.
土地作为房地产调控手段的分量将越来越重。近日,规范我国土地储备的全国性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浮出水面,将为我国“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标志着土地供应正式进入“储备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2004年的城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单位用地投入产出水平较低,有不同程度的土地闲置现象,土地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市为例,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测算权重,定量评价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12-2021年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压力系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状态系统呈上升趋势,土地响应状态比较平稳,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也处于一个较平稳的状态。南宁市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土地压力成上升趋势,但建设用地增长率逐渐下降,说明南宁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趋势有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5.
据悉,近日,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表示,‘科学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形成对利用土地的有效约束和激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吴俊 《魅力中国》2011,(21):305-305
近年来,在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出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一味“做大做强”,纷纷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满足城市扩展用地的需要,许多地方政府牺牲耕地剥夺农民利益,大规模圈占耕地,出现大量的“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由此带来城乡对立,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城市土地无序扩张是城市化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城市蔓延扩张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对湖北省十二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8.
程建华 《科学决策》2008,(12):185-18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土地集约利用创新实践是我国老城区拓展土地空间长期坚持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梳理土地集约利用创新实践并分析其成效:罗湖区土地集约利用创新实践主要包括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3个方面;2002-2014年罗湖区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但其建设用地地均GDP持续增长,2014年其建设用地地均GDP比2002年增长了2倍多。罗湖区土地集约利用创新实践成效显著,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我国城市土地改革存在的问题,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实践: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相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