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轨时期的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兼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制度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双重特征;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反映了当前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是政府预算管理拟合市场制度的改革,将极大地降低预算管理的交易成本;有控制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客观需要,具有诱使性和强制性两种制度变迁的综合特征,也体现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吴勋 《地方财政研究》2013,(6):10-14,25
在中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转型时期,部门预算、绩效预算、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机制逐步推进。基于对相关改革政策、理论、实践的解读,契合目标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效率理论、绩效理论、激励理论等多元理论,构建涵盖预算绩效评价目标驱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实现、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激励的基础理论与实现理论,以弥补对绩效预算理论研究的缺失,促进绩效预算改革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新型自上而下预算程序、编制多年期预算、滚动预算和进行中期规划,以及实行新的绩效预算管理等公共预算精细化做法都可以对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一个国际比较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正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增强责任感、透明度和持续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代表了国际上公共管理改革的潮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比较的分析框架,对绩效预算管理的改革动因、控制模式、实现路径、制度框架、绩效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从而在国际经验和本国实践之间寻求一种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绩效预算改革深化过程中,形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参与式预算两条技术路线。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对这两条技术路线的进一步深化和扬弃。本文在对绩效预算、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和参与式预算各自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内容,并提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预算是一种政治手段,政府预算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政府预算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预算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部门间的公平,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预算的改革和发展是随着经济改革和发展而进行的.从预算的管理效应角度来理解政府预算推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构建促进部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近代社会的政府治理模式是以德国的马克斯&;#183;韦伯提出的科层制(官僚制)为基础的。这种官僚体制的政府治理结构存在着由信息垄断、抵制变革所导致的政府无能、腐败、行为低效等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公共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核心内容是实现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即建立效能型政府。为适应这种政府治理模式的复合转型要求,政府预算管理也应随之转变——由投入预算转为产出预算,绩效预算则是产出预算的基本实现形式。复合转型期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是在分析判断复合转型期政府预算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模式是否适时转换的基础上,揭示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客观必然趋势,围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以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导向,对政府预算管理流程即预算编制决策、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监督从绩效管理角度进行再造,设计出基于产出效益导向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检测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以制度的科学性和完善性来保证政府支出效益的实现。一、复合转型期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1.复合转型期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包括:何为复合转型;复合转型的内涵揭示;复合转型的判断等。2.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8.
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建设逐渐步入改革攻坚阶段的核心价值取向。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选择与变革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选择的理性路径,强调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变革的转轨特点与绩效管理模式有效介入的重要性,以此,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预算是一种政治手段,政府预算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政府预算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预算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部门间的公平,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预算的改革和发展是随着经济改革和发展而进行的.从预算的管理效应角度来理解:政府预算推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构建促进部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正在试点绩效预算,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由地方试点推进到全国全面实施是绩效预算能否推动我国预算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难点,并提出了改进制度环境、完善我国实施绩效预算制度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各级财政和公共部门的广泛认同,并制订了有关制度,初步建立了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部门预算监督也得到加强。但仍未实现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改革的制约因素较多,改革的组织保障力度不够,考核体系也有待完善。应逐步建立起以预算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预算及其项目支出为切入点,包括部门预算编制、支出评价、组织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会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技术基础,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变化影响政府会计变革的方向。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预算管理对政府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从而制约了预算制度改革进程,阻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改革政府会计,促进政府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的有效衔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与“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分析相结合,为我国部门预算的深化改革与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目前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部门预算,实现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客观要求。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二者的结合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制度建设滞后,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不够健全,审核范围不够完整,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以及资产绩效管理关联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创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二者"相结合的机制,配套衔接的标准规范体系、工作流程、审核机制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对提高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水平及建设节约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同时地方政府预算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利害得失。全面认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的现状和可能的改革思路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政府预算的存在原因等五个方面回顾了学者们对地方政府预算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地方政府预算提供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立公共财政意味着要对形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度集中的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自2000年起,我国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并得以全面展开。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山东省于2001年推行了项目支出预算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拟立足于山东省项目支出预算的改革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通过绩效评价机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财政与政治双重激励,致使地方政府政绩导向偏离,政绩考核扭曲,深陷政绩困局。化解地方政府政绩困局,必须立足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内在关联,推进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从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比较符合当前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趋势,对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的改革有很大启发作用。"新公共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理论、观念和制度的改变,突破现有约束,促进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美欧等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已经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以此为鉴,我国应依法编制预算,从源头保证财政可持续性。本文从合理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控制财政风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并不断深化改革,有效控制财政或有负债等方面探讨了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国家财政发挥各项功能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