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整体性治理、利益协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行政分割的制约日益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稳定性。政府间加强合作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区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则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但要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相时较弱,而地方政府在行政区经济发展中却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与发展态势.本文通过时这种强弱的比较分析,找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重构一种强区域经济发展与强地方政府的"双强"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谦 《经济纵横》2006,(7):15-17
地方政府应重新认识自身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传统地方政府角色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论述传统地方政府角色形成的原因,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互补、资源的充分利用、市场一体化、利益共有。地方政府的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管管理机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不断深化,我国区域经济的联系和发展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合作规模也不断增大,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经济区域,促进并加快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纵向及横向经济联系的广泛深入,政府间的合作模式及路径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郑元 《江南论坛》2009,(4):17-19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区域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江浙沪三地政府的基本共识,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现实问题。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