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一揽子挂钩的假设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一揽子挂钩机制作了假设性探讨。在稳定国际贸易收支的目标函数下,我们估计了各主要货币在人民币汇率一揽子挂钩中的权重。研究表明,美元、日元和欧元在一揽子货币中占了绝大部分,而其中美元和日元又占主导地位。考虑香港特区的转口贸易会进一步加大美元的比重,这个结果与纯粹的以出口贸易为基础的美元、日元和欧元“三三制”权重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国际贸易收支的变动不仅仅与出口有关,还与进口、进出口的价格(汇率)弹性、居民的平均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计量结果表明,人民币非交割远期的变动几乎与美元的变动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他货币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达到8.11:1水平,本文结合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因,主要从人民币升值出口弹性小于1,使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而加工贸易是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加工贸易顺差是占我国外贸顺差的比重逐步上升等方面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变中国贸易持续顺差的基本格局,因而此次升值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收支长期而言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借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对中国贸易2001-2007年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段期间,我国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很低,不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从而也就驳斥了西方国家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要解决我国的贸易顺差问题,根本的方法是发展国内经济,释放民众的进口需求,同时应坚定地进行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郭维 《南方经济》2014,(9):59-77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贸易平衡价格弹性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的结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有所加强,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但人民币升值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汇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显示,存在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性,但是,传递弹性极低,进口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要强于消费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且进口价格指数向消费价格指数传导逐渐衰减。因此,通过汇率升值来抑制通胀效果并不理想,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是医治通胀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12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与前18大贸易伙伴的月度双边数据,计算了双边贸易收支的长期汇率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汇率弹性有正有负,存在相互抵消现象,因而汇率对中国总的贸易收支影响可能不显著。另一方面,收入弹性普遍大于汇率弹性,再加上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幅度一般要超过汇率变动幅度,因此,中国和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汇率,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而非汇率变动,因此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缺乏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标准贸易模型的OLS估计,从总体和行业层面上系统地估算2005~2011年中国的长期贸易弹性。结果显示,中国贸易收支的调节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收入,相对价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能力日益明显;Houthakker-Magee假说在中国成立,存在"弹性悲观论"和行业层面的总量偏见;人民币升值并未有效改善贸易条件,汇率支出转换效应更多地体现于进出口相对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汇率传递是汇率变动与其经济影响的中间环节,进口价格传递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大小。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结果显示,进料加工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要大于一般贸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对进料加工进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一般贸易;而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比较有限,更主要受世界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单向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某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货币贬值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本文利用对数现线性模型分析宏观数据,初步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提出规避汇率升值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迅速升值,而之后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不降反增;同时,出口退税迅速增加。为解释这一复杂现象,文章用VAR模型来实证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需求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对加工贸易收支贡献最大的是加工贸易需求,其次是出口退税和汇率;人民币贬值和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收支均有J-curve效应,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进口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出口的正向促进效应,进而导致加工贸易收支恶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有限,但会降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进口对出口退税的过度敏感,提示中国政府要防止出口退税骗税和出口商品香港一日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将我国进出口产品分为九大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经济变量与我国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各类商品出口受世界需求水平的影响较大,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商品进口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对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与理论预测并不完全一致,文中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汇改以来人民币对世界其他货币汇率的不同走势,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贸易收支情况的比较,发现理论与统计并无相悖。除了汇率以外,贸易收支还会受到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国际贸易转移等因素影响。利用这些因素,通过诸如取消出口退税,减少进口管制等手段以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效率,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