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软实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的基础,打造软实力优势是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提升区域软实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当务之急。概括起来,主要应在培育民众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政府的政策环境两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中的形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等方面,对海峡西岸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学术期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有利条件,阐明了学术期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编辑部及期刊社应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措施:及时掌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研究动态,开辟专栏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创新选题,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作者,并建立作者信息库,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问题;并通过对海峡西岸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5.
叶飞文 《开放潮》2004,(4):11-13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地域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倘若不能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找不到可赖以吸附的载体,整个区域将面临生产要素南下北上的困境,还面临中西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竞争压力。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正迅猛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发展规划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布局,以及环海峡经济区,特别是东部两大经济圈的影响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揭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经济》2009,(5):75-76
5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研发能力高端、生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效、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然而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离先进制造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以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附加值、科技含量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庄劭菁 《北方经济》2012,(20):77-79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域划分上包括了20个城市,采用数据包络方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划分,将20个城市划分为"五轴",通过比较各轴上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效率,寻找阻碍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域产权交易市场是推进福建省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产权交易市场基础理论,结合我国及福建省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探讨了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域产权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与需求,从战略角度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域产权交易市场的构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管莉 《魅力中国》2010,(31):6-7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赣东南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框架,借助海西现行之力、先试之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最终实现赣东南的大变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港航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海峡西岸区域国际海运的发展一直受两岸关系的影响。新阶段,发展海峡西岸港航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两岸直航、ECFA签定等诸多利好政策出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航产业发展提供了主要战略机遇,并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实际,提出了港航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经济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启动和推进,无疑将加速福建的繁荣与发展,推进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协作,并产生和发挥重大的经济社会效应.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尤其是作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加快对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加强海西现代化经济区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沈秋贵 《改革与开放》2004,(8):24-24,C001,C004
<正> 福建省已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这为福州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因此,加快扩大城市规模,有利于促进福州经济更快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州建设特大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州等五地市构成的闽东南是经济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它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升,并对宁德、南平、三明、莆田、漳州、龙岩等次中心城市的发展起拉动和推动作用。福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态势、基本格局,进一步强调了三大城市的功能,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  相似文献   

19.
刘山鹰 《开放潮》2004,(10):53-54
邵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目前人均GDP达1675美元,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邵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经济体、经济组织及广大企业界之间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福建省人民政府于9月7日在厦门举办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本届论坛以“合作发展、建设海西”为主题,突出“拓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建立面向世界的海西合作平台,推进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建设,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本届论坛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交流:一是扩大闽台交流与合作;二是深化闽港、闽澳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