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抵押、鼓励有序流转为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要通过科学界定"三权"的权利边界和关系、加快建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来保证"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是今后10~20年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创新的指南。贯彻落实好《意见》,核心是路子要清、步子要稳。所谓路子要清,就是实现"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所谓步子要稳,就是做到"三个适应",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与中国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研究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文章总结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轨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经历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产权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权利,农民享有了除土地所有权之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在的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稳定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再结合不同时期的统计材料与参考文献,从经济规律的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措施,其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处理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同时还能给农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目前,全国土地确权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大部分地区都在2017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任务。文章在分析土地确权工作冲刺阶段仍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中央一号文件"三权分置"土地产权结构安排的提出,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放活土地经营权,标志着新一轮土改进入深水区。文章以南昌市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试点地区农村居民为受访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试点地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以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为土改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漫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分离,是在倒逼改革,意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此举亦被看作是通过改革对农民释放红利。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实利益。但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民生建设的根基,一直承载着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的基本功能。农民与土地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深化中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之一。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了由“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变迁过程。“三权分置”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并行的规定,有利于释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民收入以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间的博弈综合分析土地流转中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研究重点是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是否进行流转及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建立土地流转的收益模型,分别从地方政府不干预和干预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当地方政府进行干预时,是否改变土地用途也会对流转主体的利益均衡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征用有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流转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地方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监督和宣传,以此来明确土地产权制度,并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以嘉兴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既是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再次创新,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1 江山市农村产权交易的现状 1.1 "政策壁垒"和"金融短板"两大束缚正逐步解决 《意见》指出,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三权分置" 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做出了方向性部署。三权如何分置、分置后宅基地资源如何盘活、盘活后收益如何分配、农民权益如何保障、使用权如何退出等具体问题,给农村基层留下了巨大的实践探索空间。阳信县温店镇党委政府以创新思维做活这篇大文章,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伊明 《发展》2004,(2):56-57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农地产权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被分解为三种权利:集体拥有的所有权、农民拥有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3.
张雨 《浙江经济》2006,(20):56-57
农村土地实行有序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的有效手段。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既是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再次创新,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威信息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公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分离,其实质是在倒逼改革,意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此举亦被看作是通过改革对农民释放红利。(1月23日《法制日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实利益。但是,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一个农地产权解构与重构的演进过程.本文基于农地改革实践考察,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下土地产权流转的纠纷问题及其法律适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大量产生跟利益驱动、法律意识不强、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不稳定、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不足有很大关系.其中,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不清、权责边界模糊、缺乏协调性,流转规则缺失等.此外,从各地试点改革实践情况看,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配套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度欠缺、抵押制度不健全、流转登记制度不完善、流转侵权救济不力等问题.这些阻碍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产生了各种土地矛盾和纠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造成了群体性事件,亟需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配套机制,保障依法改革有序推进农地产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  相似文献   

17.
陈红英  戴孝悌 《发展》2014,(12):72-73
完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措施分别为: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强化农户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使土地流转市场化;确保耕地资源数量,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着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加强管理培训,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重点改革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增加资金供给,满足农业农村资金需求;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资金供给提供组织保障;提高金融组织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村基本的土地经营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在以上约束条件下,新时期中国又面临着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等历史任务的实现。研究表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对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及农民增收存在一定不利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化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谋求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集体经济并不是走投无路,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实现形式。从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所需要的相关性条件和基础有以下方面:产权相叠。随着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延续并长久不变,集体所有权却处于虚置状态。合作经营使集体所有权有了组织载体,共同体内,农民作为集体的成员享有承包经营权,通过合作经营享有集体所有权,享有相应的收益权。由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相叠加形成的产权共同体,是集体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土地的产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演变为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过程,根据格罗思曼.哈特莫尔的研究,阐述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对称对农村土地经济的影响,并且把土地所有权划分为土地经济所有权和土地政治所有权以及它们的关系;同时将土地“二权”关系量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文章阐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