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不灭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读者》上刊登的一则短故事《请你相信我》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至今不能忘记。故事是讲“我”要裁剪一件大衣的袖口,在路口上找到一个专门从事缝补的摊位,裁缝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是一个安徽来的外来妹,讲好价钱是四元后,裁缝说:“你明天下午四点来取吧”,我说:“你是临时摊位,如你不来,我上哪找你?”裁缝说:“我在这里六年了,请你相信我”。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争座位瞎子、矮子、驼子三人喝酒争座,最后商定:说得大话的人坐第一位。矮子说:“我不比常(长)人,让我坐。”瞎子说:“我目中无人,让我坐。”驼子说:“不要争,算来算去,你们都是侄辈(直背),自然该让我坐!”省料的裁缝有一个人买了衣料去找裁缝,裁缝看了一眼,说衣料不够。他只好另找对门的裁缝,很快就谈妥了。几天后,他去取货,看到裁缝的儿子穿着一件用他的衣料做的衣服,于是便问:“怎么回事?对门的那个人说衣料不够,而您却还能省下来给小孩儿做衣服?”“这太简单了,”裁缝一笑,“我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而他有三个…  相似文献   

3.
谐趣园     
<正> 从前有个裁缝,因技术高,朋友特地给他送了一块匾,匾上写有"天下高裁"四个大字。不料,那写匾人把"天下高裁"的"裁"宇错写成了"才"字。裁缝不识字,就把匾挂了出去。一天,一位刚从江南调来的知县路过裁缝家门口。跟班人议论着说:"这家有位才子。"知县在轿内听说才子,忙问:"你们议论什么?"从人答道:"回禀老爷,这家门上挂着一块匾,写着‘天下高才’。"知县下得轿来,看了看那匾,心想我得登门拜访拜访。知县来到裁缝家,吓得裁缝不知如何是好。裁缝把知县让到屋里,也不请知县爷坐,傻呆呆地站着。知县见这个人的举动没有半点才子风度,便操着江南口音问:"谁是天下高才?"裁缝慌忙答道:"小人便是。老爷您  相似文献   

4.
精简     
一个四百来人的村子,就有村支书、支书助理、村主任、村主任助理、会计、会计助理、妇联主任、税务专干、村民组长……大大小小官员,一溜儿一十八位 !  村民们有意见。就有几个找小曹写了封信,寄给了县信访局。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是各级机关的通病。县里也正为此大刀阔斧地改革,一再强调,能并的,并;能减的,减。因此,县信访局很重视这封来信,接信的第二天,就派人乘车到了乡里。先找乡党委书记,书记不在。分管农业的乡长就说:“我带你们去了解一下情况吧 !”出了大门,乡长又说:“那个村子离这儿太远,我先去食堂拎…  相似文献   

5.
涨了几分钱     
涨了几分钱“高粱价涨到三毛四啦!”小强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说。我赶着车来到公路上,只见不少的毛驴车,一问原来都是卖粮食的。我在等着卖粮的时候,听见两个人在说话:“大哥,你说这粮价,头年还三毛钱呢,一过年一下子涨了四分钱。”“可不是吗,粮食涨,别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从客户的意义上讲莹莹是去回访,从朋友的意义上讲,莹莹是去看望。莹莹既没说是回访也没说是看望,反正有事没事莹莹常过去坐坐周五下午快四点的时候,莹莹坐到了财政局会计科冯科的办公室。莹莹说:晚上请你吃饭。冯科说:哪哪哪,我请你。不管谁请谁,看来晚上一块吃饭是定了。  相似文献   

7.
谁不想要家乡美。“路修通了,路灯安好了,村里的垃圾有人收拾了,村外的树林又重新栽种起来,在这住着越来越得劲儿啦。”2013年,咸阳乾县吴村的吴三老最舒心的事莫过于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要变模样啦:老柿树虬枝结出丰硕的果实,绚丽的文化墙图文并茂,文化广场上妇女练习舞蹈,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吹拉弹唱,沉寂的村子又活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按劳取酬     
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著名的毛皮公司里,有一家三兄弟同在该公司服务,其中老三的学历最高,老二次之,老大最低。而所得报酬正好与学历成反比:老大周薪是350美元,老二是250美元,老三仅为150美元。他们的父亲大惑不解地去问公司总经理,总经理不慌不忙地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我是按劳取酬。现在我让他们三个人去做同样一件事情。看他们的表现,答案不言自明。”总经理分别把三兄弟请来,吩咐道:“现在派你去调查停泊在港的H船的情况,要把船上皮毛的数量、价格、品质详细纪录下来,尽快向我报告。”5分钟后,老三第一个作了汇报,原来…  相似文献   

9.
微博观     
《中国企业家》2010,(18):133-133
蔡康永: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车呀,都是他们富贵后的事,硬撑着模仿了,也只能图个穷开心而已。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些鹰般的探查,蛇般的专注,蚁般的搜括,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风欧日晒、灰头土睑的事啊。  相似文献   

10.
四叔没文化     
四叔没文化,属于农村人说的那种“睁眼瞎”。年轻时四叔去市里办过一回没成色的事,现在提起来还脸红。那回四叔要去市里,小队会计说钢笔坏了,托他捎一支钢笔。一下车,四叔自己的事还没办,就直奔百货大楼给会计买笔,要不怎么说四叔是个热心人哩。买好笔,四叔插进上衣兜,然后才去办自己的事。这时四叔忽然小肚子一阵发紧,他已走出百货大楼老远一段路了,却高低找不见厕所。折入一个小巷,忽见一处厕所,四叔急奔过去,却分不清“男女”二字。那年代像四叔这种斗大字不识一筐的“睁眼瞎”比比皆是,有的挣了半辈子工分,连自己的名儿…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大将华元率军迎敌。决战前夕,宋军主将华元准备了肥羊美酒犒赏将士。大家边吃边喝,十分高兴。副将叫驾车的羊斟也来,华元却说:“一个赶车的,别叫他啦!今日之事,我做主。”决战第一天,华元登上羊斟驾御的战车,命令羊斟把车赶向郑军右方,羊斟却反向而驰,把车赶往郑军兵力最集中的左方。华元在车上急得大叫:“羊斟,你想把车赶到哪儿去?”羊斟得意地说:“华将军,昨天分羊,你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我作主)”。战车被单斟赶到郑军中间,羊斟乘乱跳下逃走了。郑军将士蜂拥而上,华无寡不敌众…  相似文献   

12.
厨师献诗     
厨师献诗从前有一个秀才让一个厨师用两个鸡蛋办一桌高雅的酒席。厨师开动脑筋,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把两个蛋黄放在青瓷碗里。第二道菜把蛋白切丝,放在瓷碗里,排成外形、下面垫点芹菜叶。第三道菜是一清炒蛋白。第四道菜是一碗蛋壳清汤、上面浮着几片蛋壳。这四道菜恰...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父子醉酒父子两个,都是酒鬼。一天,父亲在朋友家喝得酷团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来。回到家,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好一会儿,生气地说:“奇怪,你的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入不人、鬼不鬼,我不能把这座房子留给你!”儿子在家也喝得烂醉如泥,听了父亲的呵斥,说道:“那更好!像这种招摇晃晃、来回打转、东倒西歪的房子,白给我都不要!”先生牛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人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脚人”,…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个村庄,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  相似文献   

15.
我们村是个小村,一百来户人家,老老少少也不过六、七百人。村里人都姓杲,听老辈人说是逃荒的时候一个老祖宗一担子挑来的兄弟几个,在这里繁衍生息,慢慢地就成了一个村子。所以村里人不管怎么分,都是一家子。这些年,升学的,出去工作的,每年都得有那么五、六个,村里人口越来越少。年轻人结婚,都跑到村头上盖新房,老街上的土坯房子就显出破败来了。其实这也是好事,这年头,谁还愿意一辈子待在这样的小村子里呢?只有过年的时候最热闹。不管是出门打工也好,到外地念书也好,到了年关都要往家里赶。除夕,各家各户放鞭炮、礼花,吃…  相似文献   

16.
街上流行老人三轮摩托车,这简直是老年人的福音。车子小巧,上下方便,行驶安全又省力。父亲近70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我把他从农村接到了城里来住。前几天他总在我面前絮叨老人车的好处:去农贸市场买个菜啦,去郊外灌个液化气啦,接送小孩上个学啦……还不用办驾驶执照,不用交养路费……  相似文献   

17.
无忧信箱     
老怪 《新前程》2007,(4):96-96
老怪: 最近有一家IT公司的老板和我接触过,看来他很清楚我的才干,因为他愿意出2.5倍于我现在的薪水请我(包括我的团队)过去,这还不包括股票和奖金。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的猎头公司的咨询顾问也劝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她说得很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花大量的资金、精力和时间去打造自己的团队?只要拿几分之一的钱来挖角你们的销售团队就够了。一石二鸟的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07,(6):55-57
一流的村支书形象 到过岜山村的人都会感觉到,一个村子,如果有孙启玉这种人,简直是一种幸事。不得不承认孙启玉是个人物,虽然他微笑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虽然他也神情暗淡地说:“领着乡亲们辛辛苦苦干了30年,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相似文献   

19.
【案情】张春是城郊农民,高中毕业后,自己到省城学得一手厨师手艺,在县城的饭店里当掌勺厨师,红案白案样样拿得出手。张春在村里也算是个能人,乡里乡亲有事都找他帮忙。1999年夏的一天,张春在家休息,家门前来了个人,说要把骑的摩托车卖给他。张春一看车很新,档次也高,心想这车一定来路不明,自己有车不需要。来人说:“你那么能干,买了再卖定能挣钱。”于是,张春拼命压价,以1600元买了价值万元的摩托车。后他又卖了这辆摩托。不久,消息传开来,同村庄的人以及邻村的人纷至沓来向他买车。后来,那个卖车的人也常来,来…  相似文献   

20.
女儿拾破烂     
陶绍教 《审计月刊》2005,(10):52-52
家中旧书报太多了,占去不少空间,于是大清理,要把不必保留的全卖掉。女儿积极配合。面对三大麻袋旧书报,我只得去请辆三轮车帮运送。请得车来时,竞发现女儿从袋里掏出了部分书报并绑扎好。我很奇怪:“为啥这样呀?”女儿说:“想自己拿点去卖。”“别这样,一起拉去!”我不依女儿。“不,我要学会自己卖东西。”女儿非要留不可。这时,司机催了,我才不理她,连拖带扛地把那三袋子旧书报装上了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