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现象,而农村反贫困问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度和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贫困的本质,论述了人力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机理,阐释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村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的反贫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反贫困中我们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本文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审视我国的建设扶贫工作,认为二者存在契合性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农村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在今后的反贫困中应重视与利用农村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村贫困成因与反贫困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甘肃省20年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实践,成功探索了区域性开发扶贫、解决温饱的反贫困道路模式.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打破传统农业封闭的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扶贫开发途径,对甘肃农村反贫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分析西部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反贫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并对西部农村贫困的人力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贫困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入新世纪,中国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将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扶贫事业也将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对贫困问题做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研究。从理论上讲,“贫困”定义演变得更加综合化、人文性,这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扶贫政策的制定,从现实上讲,扶贫瞄准体系和手段高应更关注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贫困测量指标体系上讲,应建立相对的、动态的、适时调整的指数化指标系统;从塑造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看,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中发生的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拉大等致贫因素的可能性在增加,从趋势看,中国反贫困进程既呈现阶段性,也是长期性的,对此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之所以是人力资本的内容,是因为其同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要素一样,总是依附在人身上,与人身不可分离;并且其通过支配人的行为,进而使人获得或失去经济机会(经济机遇),最终促进或阻碍家庭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切导致家庭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发展的人口素质低下的原因都可以在人口思想观念素质低下那里找到终极原因;"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新时期反贫困实践应注重各种反贫困手段的综合并用,即不仅要注重物资、资金、技术、教育、文化、福利、旅游等反贫困措施,也要重视基于贫困者自身思想素质提高的"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农村思想反贫困就是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农村思想反贫困是"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关系。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应处于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要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不环境,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使市场机制得以有产地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性等原因,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下令在经济中也要发挥积极作用,如调整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护经济稳定、消除失业、实现经  相似文献   

9.
扶贫政策的低效性、"三农"问题的历史动因以及农村扶贫战略的调整,催生了权利扶贫理念。权利扶贫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新的有效思路,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消除贫困的现实抉择。通过对权利扶贫的法律分析,制订《农村反贫困法》,以"权利扶贫"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法治化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是涉及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因此,农村扶贫的难度也远远超过城市,且返贫现象极其严重。从包容性视角来看,我国农村贫困外在表现是经济贫困,而更深层掩盖的却是基于可行能力被剥夺的权利贫困以及所遭受的各种社会排斥。包容性增长作为农村反贫困的新范式,核心要义就是要消除贫困者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这一新范式的确立,使我国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