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这是因为.制度经济学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对我国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入地研究和比较这一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为线索,从新老制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对制度变迁理论经典文献进行回顾,提出了未来我国制度变迁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黄凯南  程臻宇 《南方经济》2018,37(11):15-26
自从沃尔顿·汉密尔顿1918年在美国经济学年会提出的"经济理论的制度分析方法"以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已经历经百年。文章尝试对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剖析,着重阐述制度均衡分析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发展,以及制度演化分析从演化到共同演化理论的发展,并基于均衡分析和演化分析的范式融合与超越,展望前沿理论的发展方向。制度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发展需要将制度的激励功能和认知功能、将个体的选择行为和被环境选择行为、将均衡的产生和内生演变等纳入统一分析中。  相似文献   

5.
比较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制度创新如何有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益禄 《魅力中国》2010,(5):128-130
马克思和诺斯都是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代表。文章比较了两人的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本文分别系统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原则区别和理论上的相通之处,力图使我国的制度建设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西方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科学和合理的成分。对这两种理论我们都应该加以认真研究,以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第四大柱石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投资基金即是一种由市场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摒弃了传统的制度是外生变量的假设,力图利用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由于制度经济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难以对其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本文将只通过该理论对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和企业治理结构作初步探讨,并给出相应结论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含义不同、主体不同、动力不同、方式不同和路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经济学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经济研究中,从根本上动摇了主流派无视交易成本的假设;将传统理论中视为已知的、既定的、外生的制度看作是内生的、可变的经济因素,从而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纳入新模型的约束框架,建立起制度约束与个人选择的联系,实现了制度研究方法与新古典理论的整合。本拟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理论的角度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这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问题,从而要求我们一方面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思路,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起整体性的视野。但学术界却表现出两种极端对立的倾向: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另一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教条。前者发展了探究社会事物内在本质的思路,却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作学术判断;后者提供了剖析现状的具体方法工具,却局限于西方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显然,两者都没有遵循完整的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线路,这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日益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叶航 《南方经济》2014,(6):75-8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一些非主流新兴经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个新的、超越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对新兴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从而缩短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刘明国 《特区经济》2009,242(3):282-284
西方主流经济学寄希望于经济学的数学化来挽救其理论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经济学的数学化不仅不是经济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反而将经济学引入了歧途。中国经济学要想有所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从实践中来(观察-猜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学逻辑演绎)到实践中去(检验)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研究的不二法门。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边界是:①不能用数学的逻辑(分析)来代替经济学的逻辑(分析);②不能用统计回归来推断经济中的因果关系;③统计回归只能对已有假说进行证伪和(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取经济中的数量关系;④数学推理只能局限于经济中的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刘华香 《特区经济》2009,(1):262-264
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制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制度理念是其诸多理念中最重要的方面。本文将对其制度理念及其缺陷进行剖析,并从其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等角度来分析其缺陷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新结构经济学的目标是从比较优势的视角形成一个认识并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以结构变迁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新综合体系。然而,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静态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质、发展战略的制度基础等关键问题上依然面临着诸多争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如下一个发展战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框架。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发展政策的两难困境:由于市场中存在信息、协调、外部性、刚性等等问题,需要积极的发展政策来激励理性的市场个体充分利用发展机会,但被干预了的市场必然存在扭曲,真实的发展绩效取决于发展政策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其次,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战略的边际成本增加而边际收益降低,最优的政府干预程度需要削减。最后,在政府及其代理人与市场个体利益相容的条件下,发展战略的最优动态调整能够实现。否则,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轨迹就取决于产权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非公正性、制约经济发展和有损人口统计的职能。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出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主要为:户籍制度回归本位,建立相关福利制度的对接机制,坚持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思路以及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块状世界的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major subjects of the Spatial Economics are stud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vestigating those factors and mechanism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styl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reintroducing the spatial factor neglected by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for a long period into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e Spatial Economy, as well as its' foundations, the catalog and artifice of thos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main insights of the Spatial Economy, evaluates the theoretical improvement of the Spatial Economy in brief.  相似文献   

19.
“楼宇经济”生存环境及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基伟 《特区经济》2006,(2):102-105
“楼宇经济”当前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吸引着许多城市不断推出发展“楼宇经济”的规划。“楼宇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知识与经济相结合、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结果,具有集聚性、辐射性、“体制外性”、流动性等特点。“楼宇经济”形成和发展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建筑,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文化沉淀的环境和金融、交通、信息、人才、社会等综合“区域生态”因素的支撑。本文以上海静安区的“楼宇”调研为主要依据,对“楼宇”及“楼宇经济”形成的条件、特点以及完善,进行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洋 《特区经济》2011,(2):107-109
本文透过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苏联经济史进行概要分析与研究,特别是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导致苏联国民经济低绩效进行历史主义的分析论证,旨在揭示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对经济绩效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及一系列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苏联经济发展史的制度性分析,能够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