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包洪生 《活力》2011,(15):49-49
时下.报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许多晚报把大量社会新闻作为版面的重头戏,并以此来争取读者的眼球。因为。与党报相比,晚报的社会新闻能够从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角度切入.更加贴近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晚报的社会新闻呢?从自己多年的记者生涯中,笔者充分地认识到.晚报社会新闻应具备“四性”。即:煽情性、故事性、可读性和问题性。  相似文献   

2.
马寒梅  胡微 《活力》2011,(23):61-61
当前,打开电视,卫视、地方台的频道几十个上百个。各台的新闻栏目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竞争异常激烈。可以说,电视新闻栏目已进入了品牌化经营阶段,只有形成独特的风格模式,才能吸引观众,才有收视率,因而电视新闻编辑也开始由过去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节目中体现出编辑意图和“创作风格”.以使节目形成整体风格和鲜明特色。这一变化.对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笔者认为应重点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曲亚春 《活力》2011,(12):239-239
提到说新闻.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陈鲁豫。她是第一个在国内用说新闻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新近发生事件的人。她后来回忆说,当时说新闻,是早新闻节目性质追求时效性,来不及编稿.没想到成了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凤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并且迅速影响国内电视界。  相似文献   

4.
陈静 《活力》2011,(8):155-155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爱军  陈俊菲 《活力》2012,(10):203-203
近年来,民生新闻迅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我台也从去年开办了《民生》栏目,《民生》栏目的增设大大丰富了我台自办节目类型,为垦区百姓增加了一档反映民生,服务百姓的宣传平台。 一、监督类新闻做到“帮忙不添乱,用事实来说话” 隋书记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媒体的自身定位,重点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作为垦区主流媒体一定要明确这个问题,农垦电视台作为总局党委的喉舌,  相似文献   

6.
韩业宏 《活力》2006,(4):185-185
关于“报纸是有用纸”的说法早已有之,特别是对于市民化定位的晚报类报纸而言,“有用纸”更成为今天评价办报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说报纸是不是“有用”。除了看它的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它刊载的实用贴近、能够指导生活的信息是否足够多。近年来,推崇“人本化”的晚报类报纸都在着力加强新闻的实用化供给,不但力求新闻选题紧扣生活实际,而且将一些并非标准意义的“新闻信息”纳入了报纸的发布范畴。尝试之一就是创办一些以指导生活为目的的实用信息版,专门发布气象信息;停水、停电通知;常用电话等,为读者提供实用资讯。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些走得更远的报纸还在实用信息版上开辟互动专栏。解答百姓提问,营造报纸的亲民形象。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受到读者欢迎,有效提高了报纸的传阅率。  相似文献   

7.
陈涛 《活力》2012,(9):57-57
早在解放前的《申报》就已注意到民生新闻报道,并开设有《市井新闻》这一栏目。而电视类的民生新闻出现得更晚。2002年《南京零距离》走红后,因其特有的编辑思想在全国迅速掀起了民生新闻的高潮。在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上,民生类新闻的平民化表达更具亲和力。以往的新闻报道。百分之八十的报道遵循着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尤其是独特的“新华体”和“上帝的全知全能视角”,让受众感到漠然,无法引起受众的注意,使传统的新闻成为普通百姓眼中的“鸡肋”。如今许多民生新闻栏目的编辑风格摆脱了刻板严肃的包装,以轻松休闲的包装形式,根据新闻的内容表现出喜怒哀乐,敢于引导舆论,表达心声。  相似文献   

8.
王胜 《活力》2012,(16):116-116
近年来地市级媒体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却没有大的突破。致使时政新闻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因此,面对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冲击,时政新闻要走“主流化”的路子.成为主打强档栏目。必须创新。怎样创新呢突破新闻报道改革中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9.
骆小华 《乡镇论坛》2014,(33):19-19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富有”的人,而这种“富有”并不是说他有钱,而是他的精神富有。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青年时代到步入中年,从没放弃过新闻写作。写文章、办诗社,他乐此不疲。他就是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优秀共产党员、乡村“土记者”殷美生。你可别小看了他。在他家,获奖证书、聘书堆成小山似的,有的作品还是国家级的新闻奖。他也曾连续三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全国“十佳”通讯员,同时还被浔阳晚报、农民日报和江西电台等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张晗 《活力》2014,(2):114-114
关于报纸上刊发的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究竟作用如何?怎样在报纸上更好地运用新闻图片?时代不同认识和说法也不同。 在新中国的报业发展史上,有过“文图并茂”之说,有过“文图并重”之说,近些年又出现了“读图时代”之说。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是当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读图比读字更直接,更鲜明,更省时,更有美感。有专家说,“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加。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使采编格局向图片报道适度倾斜,让图片作为报纸的“卖点”来进一步吸引读者,从而吸引和抢占读者的眼球。近20余年来,许多晚报类报纸在大图片,整组图片,整版图片的使用中,进行了大胆尝试,着实使报纸面貌大为改观,不仅使报纸更加好看,吸引读者眼球,而且图片因为常常在报纸中起到主导作用,还大大增强了晚报类报纸卖点,使晚报类报纸发行量一路飙升,让正统的党报发行量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王晓利  柴万金 《活力》2010,(8):326-32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自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多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欢笑与眼泪同行。机遇和挑战并存。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媒体关怀的角色。十年来,《新闻夜航》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内的很多荣誉.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说明《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2.
李岩 《活力》2012,(15):58-58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绥化广播电视台民生类的新闻栏目《晚问新闻》开创至今已有八年。该栏目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创造出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结合在《晚间新闻》节目组工作至今的一点经验,谈一下我对最能体现民生类新闻特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曲永君 《活力》2014,(3):95-95
民生,本义就是人民生计。在中国,民生新闻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播出第一期《南京零距离》,这代表着业内所称的“民生新闻”栏目开始独立面向世人。由于这种栏目具有服务性、贴近性,所以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目前,对于一个限定的区域如一个省会城市,新闻资源相对源单一、各种信息重复,产生了多个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雷同的现象:某时某地发生一个新闻事件,各家新闻机构的民生新闻栏目记者会蜂拥而至。采访对象可能先后或者同一时间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追问。观众在一个频道看完一个节目以后,只要刚刚换到另一个频道,就很有可能看到同一件事,同一个当事人,说同样的话。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损害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象,观众流失现象会很严重。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为例,探讨如何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民生新闻,做好不易让观众流失的栏目就是本文主旨。  相似文献   

14.
唐金玲 《活力》2010,(1):56-56
在现代社会,广大听众不仅希望媒体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是广大听众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具体体现。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听众欣赏每个栏目的节目,已经上升到看它是否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意寓深刻、贴近生活、可靠性强,已经成为听众在收听广播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新闻不仅要在选材上从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还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听众,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媒体上天天都是有关华尔街金融海啸的新闻,中央2台的“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持续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企业里几乎每家都在处理调整、裁员、节支等问题,员工人人自危;朋友们见了面谈论的也多是“你们公司裁员了吗”、“你的职位能不能保住”之类的话题,至于说“拿了多少年终奖”、“有没有加薪升职”等问题,谁要是能提出来,很可能就会被视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7.
董艳春 《活力》2011,(5):156-156
近年来.晚报类媒体对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针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尽管晚报的版面较小。但已不局限于从前的“小豆腐块”。推出规模化的特别报道也成为一种新闻趋势,有时候甚至对同一个热点不惜投入几个甚至十几个版面.以期把新闻资源吃干榨净,不遗余力。在此,笔者结合新晚报的特点.探讨特别报道策划与采写当中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8月13日,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章建忠走进宁夏广电总台“百姓关注”直播间,在“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中,面向广大听众,就2010年我区民生资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以及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过程申,章厅长还与场外听众进行了互动,详细回答了群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9):44-44
民生新闻以贴近百姓的生活、平民语言的表达、民生事件的视角,成为近十年来中国电视栏目生力军。然而,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民生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上存在的缺陷也渐渐显现出来,肤浅琐碎的内容、浅尝辄止的报道习惯成为民生新闻诟病,传播效果不断出现“滑铁卢”现象。而鹤岗电视台《百姓百事》栏目,用追踪、追踪、再追踪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形态的调查报道、深入报道,推进事态发展,民生新闻也不断地找到新的“爆破点”。对于《百姓百事》栏目自身发展而言,提高了收视率,赢得受众对栏目的信任、提升栏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张晓凝 《活力》2014,(10):88-88
时下的地方媒体收视竞争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是各自为政的正面角力,而是全行业都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以往短平快的反应和集成,既成的便利平台,文字和视听媒体结合的优势却都成为了地方新闻栏目面对新媒体的天然短板。在这种次世代传媒渠道更新的冲击下,使得各地方台在新闻栏目中都拿出了自己的对策来应对冲击。以笔者长期在新闻一线的经验和职业敏感,在总结了各地方台、卫视的策略和思维以后,试着讨论利用分众思维调整栏目编排来实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