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小说和心理小说,还有以女性为描写主题的女性小说。从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作家对于自然、女性的关注。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析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助于我们对于作家的思想意识有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一杯茶》的多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一杯茶》构思巧妙,情节简单,却揭露了三个不同主题: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压迫、阶级意识和人性的本质。前者为正主题,后二者为副主题。作家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这三个主题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它们相辅相成且融合成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3.
曼斯菲尔德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短篇小说<贝丽尔小姐>描写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妇人寻找但又在他人议论中失落自我价值的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作家的背景和故事内容,就小说的主题展开分析,试图借此说明主人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尤苔莎和翠翠。她们是大自然的女儿,具有自然的外貌,自然的脾性,甚至连命运也和大自然的季节变换交相呼应,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铸就了女性美好的精神追求。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揭示作家渴望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颇具个性的作家,她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的女作家之一。萧红及其小说中展现的女性意识都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她以自身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察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反抗压迫的觉醒,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和悲苦的死亡结局,从文化层面揭示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深刻地反映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悲惨处境,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与残害。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作家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文化色彩人物刻画、自然叙事隐喻三个方面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叙事艺术具有前景化风格。这一独特叙事模式增添了小说的形式美学意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借助于这一叙事艺术,作家突出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冲击下的精神迷失、文化传统重构的呼唤、身份认同的追求,揭示了作家对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黑人前途命运的深深思考。透过前景化叙事艺术,读者能够充分挖掘小说的潜藏文本,进而深入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反映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音乐课》,作者精心勾画,以新颖独特的手法,通过一名女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把爱情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作品《梅丽迪安》是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身份的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由一个迷失自我的女性,经历反叛和南方之旅,最终完成了自我身份寻求的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文人和与此相排斥的世俗生活中发生的个人生活为短篇小说的主题。与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一样,曼斯菲尔德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顿悟引起故事情节的扭转,并给读者造成一定的悬念。乔伊斯在短篇小说中,通过在祖国爱尔兰的背景下发生的各种状况,实现故事情节的扭转并发展到故事的结局;与此相反,曼斯菲尔德在其小说中却通过个人生活引起的顿悟使读者产生疑问,在这一点上,它展现了故事的新功能。本文通过曼斯菲尔德顿悟与乔伊斯顿悟的比较,考察顿悟的引入和故事情节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洁作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30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小说。透过文本可以感知作家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挥之不去的固恋,这主要表现在张洁的东方女性情怀、母爱精神、两性守望和儒释道情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英国作家哈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尤其是创作了以苔丝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出这位男性作家的女性观。哈代热情地赞颂他笔下具有独立精神和真性情的新女性,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位作家女性观中所流露出的男权主义和宿命的悲哀,同时还有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的叛逆和悲剧交织的迷惘。  相似文献   

12.
母爱是作家们千古不变所歌颂的主题。而由于男女作家自身的差异性,对于母爱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母亲的形象也由于作家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黑骏马》中对于母爱的歌颂我们可以看出男性作家对于母亲形象的描写更注重于从心灵的深处去发掘母爱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爱的崇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妇女写作有着独特论述女性写作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往往受创作条件的限制.女性作家往往满足于"自我"的世界,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写作不真实.女性作家应该摆脱愤怒的情绪理性地写作,可以写作出诗化的、非个人的、带戏剧性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在其创作中,新感觉派作家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成之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产生的背景、主题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而全面地对新感觉派小说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历来受人关注,作品颇受好评,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争议很大,尤其是它的女主角范妮更是与她以往塑造的女性人物不同。本文试探讨了范妮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弗洛伊德的文学白日梦理论,说明范妮独特的面貌正反映了奥斯丁某一定时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突出道德伦理色彩不仅是服饰艺术的特征,也是整个审美文化的特征。我们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时,也应该看到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精神对其审美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也都在他小说里的服饰描写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除了看到女性服饰描写对其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外,也还可以从女性服饰描写中清晰地看到这种与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结合的审美观和审美特征的总体和个性呈现。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早期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而对女性人物重视不足,因此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从后殖民和女性批评的视角分析康拉德第一本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徐訏是一位对中国文坛具有重要意义的浪漫主义作家。在徐訏的系列作品中,塑造了无数个性格鲜明、深入人心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从人物特色、塑造手法、与其他小说女性形象的对比、着墨于女性形象之原因以及女性形象背后的含义等五大方面,以徐訏的成名作《鬼恋》为例,可以对徐訏笔下的女性形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可借此解读这一时期徐訏笔下女性形象的深刻时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