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下看《东周列国志》:齐大夫崔杼谋杀了庄公,“命太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史伯不从,书于简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杼见之大怒,杀太史。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仲复书如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季又书,杼执其简谓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易弑君为疟疾病故),当免汝(一死)。’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大义凛然,崔杼其奈他何?!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的本质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乐;不是解决生还是死的问题,而是保证死的质量,从而获得有质量的生命,有尊严的生命;不是从生向死的转化,而是从痛苦向安乐的转化。安乐死立足于"优死"和死亡时"享受人道主义原则"优化死亡状态,使死亡安乐化。现代文明社会应尊重患者的生命权与个人选择自由,对患者以临终关怀。安乐死有其法理上的立法依据,而且从各个部门法角度分析也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应当附有严格条件限制下让实施安乐死的行为合法化。  相似文献   

3.
神、形二字,过去常用于评论书法,古人云:“形具而神生。”形与神就好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徒有外表,没有生气、灵魂,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由此可见,书法艺术要形神兼备,才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李云 《金卡工程》2009,13(4):72-72
事死如生,是华夏民族特殊的文化表现。由于对灵魂不灭的相信,丧葬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要事,逐渐形成了隆重的仪式、礼节,并充斥着宗教迷信的色彩。而从这些宗教所主宰的殡葬世界中人伦孝道之源随之悄悄萌发,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宗法制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智莉 《金卡工程》2008,12(8):92-9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文化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也在逐渐提升,本文通过中西方历史上对生死的哲学思考,从人生哲学到生死哲学的感悟,联系当下人们普遍追求生的永恒,死的安宁的普遍态度,总结出面对死亡应使人们从生活的自我化达到生命存在的普遍性、超越性,从而最终实现生命的永恒的道理,让人人都能获得生的幸福与死的安宁.  相似文献   

6.
刘建  赵凤琴 《金卡工程》2009,13(11):303-304
庄子在以“道”为宇宙本源,“道法自然”的基础上,从客观的、自然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死的哲学理论。在重生责生并积极寻求养生之道时,也提出了要苦生乐死坦然面对死亡的到来。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死之困境的精神解脱。庄子对生死的这种智性认识对于现代人清醒理智地认识“生”与“死”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在生之时,要珍惜热爱生命;在死之时,要坦然面对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7.
《鹤冠子》世贤第十六篇中记载:魏文王之问扁鹊曰: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镜血脉,投毒药,“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相似文献   

8.
钱的属性虽然是流通的,钱就如身上的污垢,人又是泥捏的,洗了生,生了洗。李白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守财奴全是没钱的。人没钱不行,而有人挣的钱多,有人挣的钱少,表面上似乎是能力大小,实则是人的品种所致。百行百业,人生各规其位,生命是不分贵贱与轻重的。钱对于我们来说,来者不拒,去者不悔,花多花少,皆不受累,何况每个人不会穷到没有一分钱(没有一分钱的是死了的人),每个人  相似文献   

9.
花钱的心理     
《安徽水利财会》2009,(3):42-43
“2009年不买奢侈品!”,这是网民们为适应金融危机而提出的口号。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花钱的危机。就像今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所说的:“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有了。”这句话精辟地点出我们和钱之间的辩证关系——钱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影响着我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对王中的采访非常困难。对于记者就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事的采访,王中首先是找出各种理由回避;实在推不过去了,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中始终强调的就是这样一句话:“国家开发银行是一个合作意识强、素质高的团队。国家开发银行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这个  相似文献   

11.
古玉之美     
张慧 《金融博览》2012,(13):72-75
“黄金有价玉无价“——钻石和黄金象征财富。“君子比德于玉“——唯有玉.蕴涵着生命与感情。玉积山JIl之精.人仪之美: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祀天地.玉可寄托理想。  相似文献   

12.
邵卉芳 《金卡工程》2010,14(2):303-303
生殖崇拜在远古人的生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民间工艺品中便蕴含着这古老的崇拜意识,表达了国人对自身生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则案例提出评委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问题的后续处理建议。一、案例回放2020年1月,某市财政部门受理了一起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A公司参加了某市医院物业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经评审成为中标供应商。中标结果公告后,B公司对中标结果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货币的生命     
货币的生命在于其时间价值,货币增值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生命特性. 货币的生命缘何而来,钱还是钱嘛,多一些就能意味着有生命?其实生着的命,与死的命,区别在于人的认识而已.常论常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若一成不变,人类历史进程便无从谈起.人类生命的本质亦在于不断获取新的认知,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形体的差别,而不认可货币为同类呢.  相似文献   

15.
高缅厚 《金融博览》2010,(23):66-67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你高不高兴、愿不愿意,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又都以行动为自己绘制了一幅人生“路线图”,在这张“图”的指引下,有的人获得了成功,到达了理想的顶点。有的人得到的却是失败,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没有皈依任何宗教组织,但她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很像传统意义上的萨满。狄金森倾其一生所探寻的灵魂不灭的问题和她对自然神秘性的观点,分别与萨满教所崇尚的灵魂观念和自然神性意识不谋而合。探悉狄金森诗歌中的萨满特性有利于研究其诗歌多样化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宋京霖 《金卡工程》2009,13(9):139-139
长期以来,如何保障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被追诉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同样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财产权之保护受到的关注较少.在刑事诉讼中,公民的生命、自由理应先于财产权被赋予更多的关注与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刑事诉讼的不断完善,如何更有效地保障被追诉人的财产权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语》里有一篇叫“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写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对话很有趣,首先子贡问孔圣人治理好一个国家,关键需要哪几条,当然子贡所讲的国家和现在的国家,概念有所不同。圣人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追求越来越完美.也越来越重视细节问题。有的人认为只要大事过得去.小事或细节就可以被忽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都应该关注每一个细节.如何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0.
引子《冠子》世贤第十六篇中记载:魏文王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