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伟 《商业时代》2011,(17):62-64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负担的不断加重,我国应逐步建立与完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保险三位一体的"三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养老保障计划,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比我国早,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代表,制度也比我国成熟.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改善我国企业年金体制,使得中国的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是一项强调税收减免的补偿方式,有利于完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增进企业员工的忠诚行为,有利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思路是要处理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家管理和企业自主权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年金制度与一般福利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能否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是养老保险平衡的基本变量之一,它一方面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前的缴费负担,另一方面也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企业年金以及年金替代率,通过构建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模型,揭示影响年金替代率的因素。之后,对替代率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进而研究因子的变动对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影响,并提出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养老保险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采用世界银行推荐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金系统,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第二支柱是企业为员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也即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私人储蓄养老计划。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其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也关系到人们退休以后生活待遇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资本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卢玉慧 《商场现代化》2010,(17):175-176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效率问题的基础上,借用平衡思想,给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效率的对策,并就未来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基本方向是"统一"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供相关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较少、企业年金覆盖率较低等等。正视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劳动者、企业、政府,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以期对我国企业的更好发展提出建议,来更好地推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社会养老模式、养老保障体系随即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和调整,企业年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崔璐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04-205
我们要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要逐步降低法定基本养老保险项目的替代率,同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和员工自我储蓄保障,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是三大支柱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0.
陆珩瑱 《商业研究》2006,(23):43-46
企业年金是基于国家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由企业和企业员工共同负担的旨在为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障以外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障体系。DB和DC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年金计划,由于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是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DC计划具有优越的一面,我国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因而我国企业年金主要采用DC计划。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制度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也是构建多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可或缺的支柱.在我国虽然已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但是发展非常缓慢,而且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本文剖析影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快速发展根源在于税收政策不合理和制度设计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由国家统筹现收现付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退休人群的生活需要。针对伴随而来的财务危机和制度缺陷,各国政府纷纷意识到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于是兴起了一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热潮。近几年来,作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重视企业年金的效用问题。本文立足于企业年金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研究并分析企业年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汪涛 《浙商》2005,(5):112-113
企业年金,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从2004年开始.《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企业年金管理问题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时期。自此.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在内的三大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年金制度建设工作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企业年金是一种需要企业和个人进行缴费并通过个人账户管理、养老金待遇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因素构建的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年金制度成为退休职员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有着巨大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年金制度的现状,进一步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工作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程艳梅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3):159-160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养老保险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养老保障的三大支柱,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增进企业员工的忠诚行为,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和降低管理成本,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几年来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实践与发展,试提出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现状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0)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应对的一个难题。为此,我国政府也致力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性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即补充性养老保险。本文介绍了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对企业年金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束丹 《中国市场》2014,(12):33-35
我国逐步步入老年化社会,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兼具社会和经济属性,但因制度等主要因素正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可把完善监管体制作为推进企业年金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企业年金及其监管的重要性和我国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借鉴国外企业年金监管体制的经验,试图从建立协同监管体系、探索合理的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年金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职工老年收入的一个补充来源,具有实现社会养老、促进企业发展的双重功效,已成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从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及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08,(6):29-30,34
一、企业年金是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和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 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是指以员工薪酬为基础,由雇员和雇主分别按比例缴费,形成的基金由金融机构托管并指定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实质是延期支付员工的部分薪酬。一般来讲,作为公共养老金补充的企业年金具备以下特征:由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不强制建立或直接干预;年金缴费一般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或由企业全部缴费;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不再成为社会主要的劳动力,反而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养老保障,而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陷入支大于收的尴尬境地,显然,仅靠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是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我国要解决养老矛盾就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存在于个别效益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中,可见如何发展中小企业年金,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是我国现阶段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