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曹静  崇岭 《上海商业》2014,(6):56-5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流动性,其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真假参杂。如果不能对网络舆情加以有效控制及正确引导,消极舆情的传播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已成为行业热点,各大高校、研究所、政府机构都涉及了相关研究领域。目前,高校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刚刚起步,网络舆情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上海商学院广告舆情实验室为例,结合广告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
《商》2015,(37):218-219
社交网站、微博、在线社区的社会网络的快熟发展,一个新媒体的大数据时代在诞生,每个网民都能创造自己的内容,大量网络数据的产生,给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根据云计算中的Hadoop大数据处理模式研究出能够大规模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模式,实现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社会网络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可视化,为执政党发现敏感话题,掌握网络舆情热点,把握舆情趋势提供科学化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和以往的舆情危机事件相比,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危机更加复杂多变。本文以引起公众热议的酒店"杯子的秘密"事件为例,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舆情危机的新特点和对酒店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危机的演变过程及特点,进而提出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危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网络舆情治理要给予更多重视。网络舆情的发展与蔓延,会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加强个人治理、发挥政府作用等不同方式,实现对网络舆情发展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许迪 《商》2015,(2):74+5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经历了从无到有,普及率从低到高,影响力从小到大的过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渠道,网络舆情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应对网络舆情取得了一下新经验与新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我国政府转型路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公共信息集散地。从早期的网络论坛、即时传讯、电子邮件到新时期的播客、播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衍生的各种新媒体,为公众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媒介渠道,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对高校应急管理产生了影响。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可能引发高校群体事件,危及校园安全,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重视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个人言论和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传统的信息传播速度、力度、深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依托这些新媒体的舆情变化更加迅速复杂,增加了监控的难度。三亚一直是全国乃至世界游客关注的热点城市,也一度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当,容易演变为网络舆情危机,使城市的发展和形象受到冲击和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并应对,同样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转危为安,是为上策。  相似文献   

10.
韦彪 《中国报业》2023,(22):226-227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出多样性、随意性等特征,为高校舆情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对高校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和管控,关系着整个社会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舆情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引导流程,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建议通过加强情绪疏导通道建设、建立完善机制、培养意见领袖等举措,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维护好高校形象,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形成了一种新媒体环境。这一变化对网络舆情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如何发挥积极影响,规避消极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变化入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央企社会责任类舆情危机持续上升,普遍存在反应速度较慢、采用沉默方式应对、官方发言人机制使用率低或发言不当、较少使用新媒体、惯用删帖等诸多不当行为,对央企社会形象的塑造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央企舆情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剖析,提出了实施科学的舆情危机管理和应对策略,有益于央企修复社会形象,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雷凯 《中国报业》2020,(2):92-9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大数据时代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治理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治理现状,提出治理机制的构建方式,以期为大数据时代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发展速度正在快速增长,在这一基础上,网络舆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了解移动互联网舆情的新特征,对掌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层次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多数以年轻人为主,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网络工具的使用,给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只有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的新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并根据其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移动互联网舆情监控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公众对各种事件的舆情表达权得到极大延伸和释放,同时,大众传媒作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介机构,其在拥有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要为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空间做好引导,但由于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滞后等原因,导致舆情引导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09,(10):15-15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网络舆情监测室发布了基于金融危机以来的热点事件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17.
蔡虹 《现代商业》2014,(33):272-273
新媒体时代下,涉税舆情具备了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纳税人缴税意识的增强和信息治税水平的逐步完善,税务机关已经成为涉税网络舆情的主体,成为网络舆情高度关注的公权机关之一。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向网络监督借力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基层税务部门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的探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卢伟峰 《中国报业》2014,(20):19-20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以电子布告栏系统、博客、微博、播客、手机群发、交流社区(SNS)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它的即时性、速度性和广泛性,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网络时代,大众开始对信息的传播活动具有主动性,大众的身份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在各种网络舆情中,公民直接通过网络来对当事方或当事人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网络时代舆情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应对从原则和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虹虹 《商》2011,(4):53-54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时期,如何规避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媒体公关,正确引导和有效发挥新媒体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正面作用,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艳波 《商》2013,(6):181-182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经过网络的传播发酵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