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旭先 《经济师》2000,(9):9-10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企业理论和改革实践的不成熟 ,导致国有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局限于所谓“政企分开”的产权明晰层面上 ,似乎只要实现了两权分离并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就能塑造出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 ,就算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是否言明 ,企业法人产权实际上被视为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产权基础 ,相比之下 ,投资者产权则遭到不应有的忽视。而事实上 ,国有产权所固有的“所有者缺位”特点 ,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彻底摆脱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 ,依然难以建立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难以应付由于监督不力而产生的“内部人…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以其特有的产权形式及由此形成的经营机制而  相似文献   

3.
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到 2 0 10年国有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是产权清晰。因此加强产权问题研究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 ,以法界定产权归属 ,维护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等问题 ,就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了。基于上述思考 ,本文就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与特征刘作翔,鲁吉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并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界定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标志着...  相似文献   

5.
浅谈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结构多元化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既有利于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又有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同时将从体制上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产权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谭克虎  张红 《技术经济》2001,20(9):33-3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而现代产权制度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在,理顺产权关系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是深化企业改革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余光喜 《当代经济科学》1994,16(3):93-94,84
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两级台阶:产权明晰化和产权多元化余兴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据此,笔者认为,这个“逐步”,从大的...  相似文献   

8.
明晰产权和产权的界定与管理林忠改革企业制度,重塑微观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而股份公司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最为理想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经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一制度在我国试点以...  相似文献   

9.
朱明儒 《经济纵横》1996,(12):63-64
理顺产权关系对策初探朱明儒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环节是改革产权制度,就是要转换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行机制,使企业从过去的生产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不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能是一句空话。资产经营必须实现价值保全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产权理论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本质特征。但是,我们今天不仅未能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产权清晰,甚至对产权的观念也尚存模糊;不仅部分社会公众对产权的认识不明确,甚至在一些专家学者中,产权的概念也存在着混乱。模糊混乱的产权理论无法指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伟大实践。本文试图为清晰明确产权理论提供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私有产权高效率的原因与约束机制以及公有产权低效率的成因,着重指出只要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清晰界定现有公有产权的结构、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促进信息传递,公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增长。  相似文献   

12.
郑聪 《经济论坛》2006,(17):126-127
一、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归属清晰”是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弄清楚双重产权结构的界定,明确划分出资人产权和企业实体的产权,解决企业法人产权独立化的核心问题。广义上的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归等。产权主体有权把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剥夺,实际或直接掌握、控制或管理客体,甚至利用、改变和消费客体。会计信息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产权的界定问题。在国企改革后的股份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人力资本出资者居于代理人的地位,而财务资本出资者居于委托人的…  相似文献   

13.
王钧 《经济导刊》2002,(10):31-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被定位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是其标志之一。因此,产权界定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变动的必经程序。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律框架 国务院的行政规章规定: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并授权自己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由其统一领导,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行政管理。1990年7月国务院  相似文献   

14.
应对和解答私有产权社会化是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基本问题。以重新界定产权概念为基础、以社会成本为分析工具、以社会总效应为原则、以产权绝对清晰界定和交易实现私有产权社会化,是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逻辑架构。现代西方产权理论解答私有产权社会化所提出的重新界定产权概念、社会成本分析工具、绝对私有产权存在缺陷等有借鉴价值;但产权绝对清晰界定在现实操作上不具有可行性,在私有制基础上不可能根本解决私有产权社会化,这是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根本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黄燕 《经济论坛》1996,(6):45-46
经济学界关于产权问题的观点综述黄燕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产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经济学界对产权理论问题的研讨和争论十分热烈。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一、关于产权概念的界定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斯...  相似文献   

16.
梁辑永 《经济前沿》2004,(10):62-64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界定产权关系,以往企业改革始终围绕转换经营机制,但收效甚微,皆因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向深入的前提和基础是明晰产权并积极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赂深入的前提和基础是明晰产权并积极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要高度重视产权的流动性,无论是从微观经验的角度,还是从实现经验的角度来看,现代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都是产权流动。产权失去流动性,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的突破点:引入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学馨 《经济师》2002,(6):180-181
目前国有企业只承认物质资本的合法性 ,而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得到承认 ,更没有在实践中找到产权保护、产权交易、产权实现的途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 ,引入人力资本产权 ,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流通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 ,引入人力资本产权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 ,如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保护 ;建立统一、开放和公平的人力资本市场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产权清晰,产权要清晰,必须实现产权能流动。只有产权清晰了,企业才能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产权问题不仅在国有企业存在,私人企业同样也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表现为产权的单元化。实际上,产权应该是多元化而不是单元化,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企业,难于进一步发展,而私营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行,规模做大,再搞夫妻店、父子兵,就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晰产权"是改制的核心.按照De Alessi的定义:"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产权决定了所有者承受的结果、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资源的用途.明晰的产权不仅指产权关系的明确,而且还意味着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所谓产权结构是指产权所有者及其相互关系.它有两层含义:第一,谁是产权所有者;第二,在占有产权的基础上,所有者之间结成什么样的关系.不同的产权结构将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大量企业产权以非证券化的实物形态存在,从而妨碍了产权交易功能的发挥。因此,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倡导和推行企业产权的证券化,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意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