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余璐 《北方经济》2006,(12):29-30
从2004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商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起。中国零售业已完全于放。2005年以来,外资零售企业更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在华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外资零售企业对国内零售业的不利影响.找出国内零售业的自我发展道路十分必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1992年开始有限度地开放国内零售业市场以来,到2001年,实际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已达300余家。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零售市场的竞争和繁荣,更对国内零售商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从有利的方面看,外资零售企业科学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零售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已有两年,零售市场竞争则更加激烈。深圳作为外资零售企业最早进入的城市之一,其本土零售业发展迅速,已培养出华润万家等国内零售巨头。但是,在内外资零售企业的激烈竞争之下,深圳本土零售企业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如忠 《上海经济》2005,(Z1):77-81
零售业足目前我国市场化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 WTO 的承诺我国已向外资全面开放零售业领域,这意味着我国以往对外资零售业在股权、地域、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面取消。同时,外资零售业巨头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零售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5.
浅议自有品牌--本土零售企业突围利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1日,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即外资在国内开店不再存在数量和地域限制。自此,中国零售业“与狼共舞”的时刻真正来临了。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们凭借其资本、管理等实力长驱直入,零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面对这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中国零售企业要突出重围,就要依靠发展自有品牌这把利刃。  相似文献   

6.
朱金福 《上海国资》2006,(12):54-55
零售业:中外争夺战零售业是加入WTO条款中开放比较早的行业。2004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这天起,外资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省级城市合法开设店铺,一部分中小型外资零售企业可由地方商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自2004年12月11日以后,商业领域的开放全面取消地域限制。此后,中外资企业在零售业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外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发起了猛烈进攻。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资零售商1027家,而零售业自1992年在我  相似文献   

7.
胡月红 《特区经济》2009,(4):275-277
近几年,我国零售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商业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许多国外的零售巨头都把自己发展的方向瞄准了我国。已进入和尚未进入中国的国外零售巨头必然采取各种各样的举措来抢占我国的零售市场。作为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国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随着外资像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现有竞争力还不能和他们这些外资巨头相抗衡。因此,加快提升我国零售业的企业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在与外资竞争的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充分借鉴外资零售业成功经营的理念来发展自身企业。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入世后的3年保护期已满,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对外资零售服务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将全面放开。据悉已有10多家符合条件的外资零售企业已表示将在第一时间提出开展业务申请。在这个群集狩猎的季节,最大的赢家将会是谁?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05,(1):69-69
在中国入世三周年届满之际,中国的零售业迎来了一个非常时刻.自2004年12月11日起在企业股权比例、开店地域以及数量等各方面向外资完全开放。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对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数量和可经营产品等方面的限制已经取消,在未来3年的”后过渡期”里,中国零售企业将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中国巨大的零售业市场将出现变局。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0.
树悦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9-123
运用2006—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中国零售业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FDI的参与度会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FDI集聚性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而外资零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表现为FDI效率性行业内溢出效应.此外,企业规模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连锁经营的导入和推广,它把工业化大生产中因专业化、规模化而取得的优势导入了零售业。二是对外开放和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营销理念,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连锁经营的导入和推广;二是对外开放和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营销理念,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模式;三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持续增长。同时,中国零售业的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零售业格局被现代化的零售业格局所取代。中国零售业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营业态、管理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与国际零售业发展接轨。中国零售企业开始尝试国际化经营,这些企业所做的国际化经营具有的共同特点及其经营评价,对进一步的国际化经营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以多种方式开始进入中国零售业市场,抢占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并购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所热衷的手段.并购一方面加大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另一方面,却使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其中的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沃尔玛并购好又多这一案例出发,分析这一案例的微观背景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此次并购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和启示.因此,提出中国零售业在这一时期所应当采取的措施,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林华 《环球财经》2004,(1):79-81
加入WTO对外资零售企业开放的时间表,本是为了给国内零售业争取几年的保护期。然而,实际情况是各种“超国民待遇”使得前门未启、后门已开,不少外资零售商抢占了有利的商业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零售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抢滩国内零售市场,国有大型零售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怎样迎接这一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一、外资进八零售业对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挑战(一狲资进入零售业的数额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和地区试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零售商业企业以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零售企业已达200余家,其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如1997年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宾建成 《特区经济》2006,(6):334-335
2004年11月我国零售业对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开放。零售业全面开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扩大;另一方面,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对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对此,中国政府和零售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要加强市场规制和引导,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内资零售企业也必须做大做强自己,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丈奇 《魅力中国》2010,(35):28-29
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百联、国美等一写大型零售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伴随而来的外资零售巨头的挑战不容忽视,同时中国的零售企业的盲目扩张规模模式潜在风险极大,应借鉴沃尔玛在华经营策略:前十年重点在采购,2006年至今跳跃式极速扩张。另外中国零售企业有着一些先天不足特别是信息化方面,在今后与国外企业竞争中提高信息化程度应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大批有着强势竞争力的企业进入我国广阔的零售业市场。面对外资零售企业强劲的竞争势头,我国零售企业苦练内功,沉着应战,不但使自己原有的旧机制得到改善,而且自身的实力也不断得到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零售业正逐渐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就在今年4月份,中国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3个多月后,商务部发布了《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报告的结论是,目前外资零售的攻势咄咄,但对中国流通业影响不大。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已有2/3的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了中国,外资的中国升级战无法阻挡,而内外资之间的积极角力亦将在中国零售业上演一幕商业大戏。  相似文献   

20.
赫连建慧  孙钰 《天津经济》2006,(6):29-31,42
随着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我国零售业日益面临着外国各大跨国零售企业的挑战和竞争。据统计,目前全球50家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40多家已在中国“抢滩登陆”,对我国传统的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零售商在我国市场的迅速扩张,资金、规模、管理、观念等多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国零售业靠自身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国际零售商扩张的脚步,而并购战略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同时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因此,并购方式成为我国零售企业迅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